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把课堂开到田地间
发布日期:2019-07-02 09:27:56 来源:楚天都市报
  “当面教子,背后教妻……浅显易懂的表述中,其实蕴藏着深刻的哲理,俗话是家风的主要载体,许许多多的家风都是通过俗话呈现出来。”七一建党节来临前夕,湖北省保康县店垭镇望粮山村油菜坡,举办了“教授下村季度讲堂”第二讲,省政府参事、省作协副主席、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晓苏回到自己的家乡,以“家风建设与乡村振兴”为主题,为当地村民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扶智”课。
 
  俗语是一座家风的富矿
 
  无论是一个比喻、一副对联还是一段顺口溜,晓苏认为,这些耳熟能详的俗语中,其实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家风资源,俗语就是一座家风的富矿。晓苏教授将俗语中的家风,分为家庭伦理、家庭规则和家庭策略三类。例如“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俗语,其实蕴含着人们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哲学思考。“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不言,睡不语”等俗语,则体现的是管理一个家庭或家族的规矩和原则。“一个人吃不饱,十个人吃不完”“闷头鸡子啄白米”等俗语,既有对生活姿态的捕捉,又有对生存智慧的打捞,还有对生命意义的发掘,汇聚起来就是一本人生指南。
 
  传统家风也有好坏之分
 
  “传承家风,实际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晓苏说,传统的家风中,其实也有好坏之分,对好的家风,要努力发扬光大;对坏的家风,也要敢于批判和废弃。传承家风,要与时俱进,可以用讲民间故事、演民间小戏等多种途径,让人们进入一种有趣味、有美感的氛围,在审美愉悦中自然而然地得到教育。这样的家风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才是永恒持久的。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把课堂开到田地间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