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师生考察汉江长江行程1.3万公里
发布日期:2019-05-30 09:41:09 来源:楚天都市报
  今年5月15日,“武汉市环保大使”候选名单公示,江汉区大兴路小学张伟老师入选。昨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位科学老师非常不简单。
 
  1996年,他作为小学科学老师远赴芬兰赫尔辛基,参加全球首届“GLOBE”大会;2016年,他出席第九届“中华宝钢环境奖”颁奖典礼,为学校领回大奖;同年,他带领的环境教育团队为学校捧回“母亲河奖”。
 
  坚守环境教育26年,他获得了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创新人物、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教师等一系列荣誉。
 
  带着被子住学校楼道里
 
  作为以环保教育闻名的学校,大兴路小学1990年就成立了全国第一所红领巾环境观测站。1993年,张伟老师成为观测站辅导员。“当时的监测仪器没现在那么好,很多要手动操作。”张伟老师说,为了监测学校周边大气数据,他带着观测站的孩子们每三个月连续观测五天。从早上7时至晚上7时,每天4次采集空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样本,采样结束后再送学生回家。为了不影响第二天早上的监测,张伟老师晚上就住在学校楼道隔成的小隔间里,他自己带上被子,用四个板凳搭上铺板做成小床。第二天,他再骑车把样品送到区环保局进行分析。“这样来回奔跑了有五六年时间。”
 
  张伟除了讲解环保知识,他还手把手地指导学生用仪器对大气、噪声、酸雨等进行观测。“不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与观测结果,写出了多篇科学小论文,其中有3名学生一起赴英国伊斯特本参加首届‘儿童与环境大会’。有名学生还荣获第二届‘宋庆龄奖学金’(科技类)。”
 
  领着学生考察汉江长江
 
  昨天,记者采访张伟老师时,恰逢他正利用互联网视频学习“中水”的回收和利用。张伟告诉记者,“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不学习的话,原有的知识肯定跟不上。”大兴路小学工会主席郭永伟透露,张伟老师做事很踏实,26年来一直坚持科技和环保教育。“以前,观测站观测大气、酸雨、降尘、噪声等,如今观测项目更多了,包括江汉长江水质的浊度、透明度、溶解氧、电导率、余氯等,他每年还带学生开展十余项校外的环保教育活动。遇到不懂的,他会在网上找视频或向环保等部门专家请教。”
 
  五(2)班学生李姚旭泓说,2017年参加学校汉江水质考察时,是他第一次单独外出参加集体活动,张老师对学生们十分关心。“在观测汉江水质时,张伟老师挽起裤管第一个走入冰冷的江水中提取水质,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
 
  大兴路小学环保教育团队顾菲丽老师说,为了制定好每年的汉江考察计划,张伟老师每次都要仔细收集各采样点资料,与汉江沿线绿色环保组织交流和切磋。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至2018年,大兴路小学连续组织了六次汉江全流域水质和生态考察。六年里,“保护母亲河”行动小组共记录汉江水质监测数据547个,考察汉江、长江行程达1.3万余公里,完成考察手记164篇,撰写研究论文、调查报告共5篇。
 
  张伟作为科学课教师,扎根课堂,坚守环境教育一线。“今年,除了上好科学课之外,他还带领学生到市内水厂取水口观测水质,到百威啤酒厂等地了解废水回收等,丰富了环保教育的内容。”大兴路小学校长王继承介绍。“环境教育的意义在于育人,提高下一代和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这是我们的信仰,我们要坚守。”张伟老师说。
师生考察汉江长江行程1.3万公里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