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不敢举手发言,怎么办?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子林小学老师亮出“三板斧”:复述、补充、当小老师,让学生敢“说话”。昨天,江汉大学与对口支援的子林小学,就促进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有效策略研究课题召开座谈会,让学生积极发言的“三板斧”受到好评。
肖利霞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子林小学五年级数学老师,班上有位男生李姚姚,成绩很好,被称为“学霸”。然而,他却不喜欢在课堂上发言。“你可能以为李姚姚性格内向。”但肖利霞老师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姚姚不发言,是因为在学霸“光环”下,害怕不小心答错。
如何让学生敢于举手发言?肖老师想到一个绝招“复述”。每次上课前,请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简单复述老师讲过的内容,以及前面发言同学的解题思路等等。起初,李姚姚满脸通红站起来复述。在肖老师鼓励下,三次下来,姚姚终于大胆举手发言了。
“补充”也是让学生“开口”的不二法宝。子林小学三(1)班语文老师王艳霞认为,“补充”会大大增强学生自信。每当有同学回答一个问题,王老师会请另外同学“补充”一下。学生何尚斌,因为家庭变故,不仅上课不积极发言,平时也不敢说话。有次讲解古诗《峰》时,同学谈了蜜蜂的勤劳,王老师点名何尚斌,“你有没有要补充的?”何尚斌鼓足勇气谈了自己看法,“我为蜜蜂鸣不平,它将蜂蜜给了人类,可是它得到了什么呢?”班上掌声响起来,王老师说:“想不到小何同学很有自己独到想法,非常好,为你点赞!”
五(1)班数学老师吴瑞琳,也有办法让学生“开口”。吴老师说,大多数不愿意举手的学生,多是害怕答错,被同学笑话。她主动请学生相互当“小老师”,说错了,小老师当场指出来。“渐渐的,学生不再担心答错了!”吴老师说,这一招实施以来,大家发言特别积极。
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江汉大学教育学院揭水平教授说,语言能力是人的一种关键能力,在小学时,不仅要在语文课中加强训练,在其他课程中也要注意训练,子林小学三位老师“三板斧”,巧让学生“敢说会说”,极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