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又到一年一度高考时。对于每位考生来说,一点也不紧张似乎不太现实。心理专家表示,大考来临,如同运动员即将参加比赛,有一点紧张是十分正常的反应;保持一种兴奋、期待的状态,有利于在考试中发挥得更好。
而过于紧张、甚至考前失眠、考试中不能正常答题的状况,在往年的考生中也并非个案。如何在考中主动调整好心态,积极应考?家长怎样给孩子减压?就此,记者采访了武钢三中专职心理教师夏璇。
答题不“死磕”考生多做积极暗示
“有的考生在开考后出现呕吐,甚至不能正常答题的状况,这种极端案例在往年的高考中也时有发生。”夏璇说,有的考生由于过于紧张,在考试答题过程中对自己曾经熟练掌握的题型也会出现突然卡壳、无所适从的状况。遇到本会做但临场却不会做的题,有的考生选择“死磕”,认为一定要做出来,后面才能顺利答题。“其实这种时候,除了运用答题技巧,更是考验心理素质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暂时放下卡壳的题目,跳过去做后面有把握的题,回过头再重做这道题,反而更容易做出来。”夏璇说,考试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暗示很重要,比如默念自己的座右铭,利用偶像明星的正面激励作用等。如果太紧张,就给自己一两分钟,想想开心的事情,压力或许就会大大减轻。
父母多笑笑 做孩子的“定海神针”
子女大考在即,有些家长生怕给孩子加压,却不知在日常过于投入的“贴身服务”、“嘘寒问暖”中,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也有些家长由于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给自己的压力大,甚至比即将进考场的孩子还要紧张。
对此,夏璇建议,考爸考妈们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喜怒不形于色,注意不要传导紧张情绪给孩子,“大考当前,父母不能方寸大乱,而要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具体来说,考前和考试期间,家里不要会客,保持安静平和的氛围,一定要给孩子多一些笑容,可以跟孩子散散步,讲讲笑话,放松彼此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