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联合武汉体育学院主办的“我的母校我的地标”活动,在武体人之间激起不小的水花。经过师生踊跃投票,建于1952年的行政楼拔得头筹,成为不少武体人心目中的“校园地标”。
围着行政楼走了六十年
绿色的琉璃瓦,色彩鲜明的壁画,高耸的飞檐。这道校园风景,陪伴退休老教师梁书宽走过了六十个春秋。
1957年,梁书宽成为武汉体育学院的一名学生。他说,那个时候,行政楼里集学生教学、住宿以及老师办公为一体,虽然只有四层,依然显得气势恢宏。
说起行政楼,梁书宽一阵感怀,他的学生时代在行政楼中度过。毕业以后,他留校任职,在那栋曾经学习生活的楼里传道授业,直到退休。
退休之后,梁书宽与行政楼的情分依旧继续。2010年,行政楼里仅剩下行政办公,梁书宽在行政楼里又做了五年的服务工作。
如今,坚持锻炼的梁书宽每天清晨都会绕着行政楼走两三圈。沧海桑田,不变的是武体人与行政楼的情谊。
新老体育馆人气也很高
在师生投票中,学院的新老体育馆,也有很高的人气。
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投资建造了两座体育馆,一直使用至今。在2011年11月,为举办全国智力运动会而新建了一个更加现代化的体育馆。“造这个体育馆争议大着呢。”退休教师裴耀宇介绍,当年设计方希望先拆掉老体育馆,再建座新体育馆,这一想法遭到全武体人的反对,“没有历史悠久的建筑,学校的历史从何追寻?”
后来,设计方重新改变思路,在两栋旧体育馆中间造了一座体育馆,还让三栋体育馆的整体风格极为相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如今,新馆与老馆和谐共存而又一脉相承,同学们亲切地称之为“银蛋体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