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七成小学生遇烦心事 不愿告诉父母
发布日期:2017-02-18 06:45:00 来源:长江日报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不一定最了解孩子内心。昨日,在汉阳区翠微路小学的一堂心理健康课上,有七成孩子表示和家长谈心反而会越谈越烦心。

  一段舒缓的音乐响起,心理老师施喜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最近困扰的事情,写在小纸条上并打成结投入讲台旁的心语箱。“把烦恼写出来也是一种排解的方式。”接着,施老师请大家小组讨论并分享疏解心结、郁闷的方法。记者从孩子们写下的化解烦恼的途径中发现,遇到烦心事绝大多数人首选找朋友倾诉,或是到屋顶大喊一通、躲在书房哭一场、听音乐、看风景、睡觉等自我调节,30人的课堂上只有不到十人愿意找父母谈谈。

  “找父母很可能会越谈越烦啊。”五(1)班的小妍(化名)说,“比如我被老师批评了,爸爸妈妈第一反应绝对会说‘明明就是你的问题,是你学习不认真老师才会批评’,他们不会顾及我的感受,总觉得小孩就应该听大人的。”不少学生表示和父母谈解决不了问题,小锴(化名)告诉记者,寒暑假里父母常常留他一个人在家做作业,从早写到晚,感觉很苦闷,和爸妈说过,但他们的态度就是必须得做。小慧(化名)说:“升入高年级后感觉有点跟不上学习进度,爸妈只是说‘那怎么办呢,只能你自己努力啊’,所以我就找要好的朋友聊,她更懂我,有更好的方法来帮助我。”而有些来源于家庭的烦恼,更是无法和父母沟通,陈可说:“爸爸妈妈吵架时说要离婚,怎么劝都劝不开,我想找他们谈谈时,他们总是说大人的事小孩不用管。”

  对此,翠微路小学副校长华沛表示,现在的家长虽然关心孩子,但工作忙回家晚,与孩子沟通机会少,到家后也在做低头族玩手机,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没有了沟通的欲望,慢慢出现心理问题家长也不知道。

  施老师建议家长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否则会逐渐导致沟通壁垒。“小学生也会有烦恼,虽然大人觉得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但人在生气时会分泌出许多毒性物质,长期的心理障碍得不到疏解最终会形成心理疾病”。

 

七成小学生遇烦心事 不愿告诉父母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