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市中小学生的报到日,下周一正式开学,意味着美妙的寒假正式结束。习惯了寒假舒缓自在的生活节奏,对于即将到来的开学,不仅部分学生感到紧张、焦虑,有些家长也感到忐忑,孩子寒假“放飞自我”,睡觉睡到自然醒,玩手机网游玩得不亦乐乎,开学恐怕难得“收缰”。开学在即,该如何做好角色转换,又该如何化解开学“综合征”呢?
记者了解到,开学前几天,疯狂恶补寒假作业是不少学生的“必修课”。在南湖洪山一所小学读四年级的学生徐嘉嘉(化名)坦言,每天都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还想多休息几天。嘉嘉的寒假过得很惬意,年前跟父母一起去河南滑雪,过年时又去了广西亲戚家拜年、玩耍。回到家里,几乎每天都在亲戚家串门,平时被妈妈没收的iPad此时也可以随便使用了,天天玩得不亦乐乎。
一提到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嘉嘉就显得不高兴了,想着又要上学了,感觉好不开心,很紧张,每天又要开始上课、写作业了。由于寒假前期玩得太狠,嘉嘉提前一周,疯狂补做寒假作业,每天赶作业赶到将近凌晨1点,但即使这样,还是尽量把白天的时间空出来,和亲戚家的小伙伴玩耍,抓紧时间最后的疯狂。
临近开学,不光是孩子们会感到有点力不从心,家长们其实内心往往也很忐忑。家长们各使招数,想让孩子早日恢复学习状态,实现开学“软着陆”。
买教辅、上网校、订协议家长“收心”使奇招
市民方女士说,开学前她都很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已经在书店为孩子买了新学期教辅,准备让他提前做做功课,预习下学期的课堂内容。
还有市民干脆在开学前一周就把孩子送到培优班或者上“网校” 让孩子紧张起来。亲子圈圈友“紫园”表示,孩子在假期的自我管理太宽松了,要他一下子转换进入快节奏的学习中,觉得很困难。她表示,已经开始每晚监督孩子看书学习,同时报了培优班,一直上到开学,希望能起到衔接作用。
圈友“悠悠”的儿子已经读五年级了。开学前十天,“悠悠”就重新将闹钟定在了清晨七点,而不是像往常一样任儿子睡到日上三竿。还鼓励他给老师、同学多联络,打电话、发微信,提前预热感情。跟熟悉的老师、同学交流,让学校的温暖开始涌上心头,孩子会适应得更快。
除了学习外,寒假孩子沉迷电子游戏也让家长相当头疼。如何让孩子快速戒网游,成了当务之急。在武昌南湖二小四年级就读的王佳佳(化名)的父母,就先行让自己戒除了“手机瘾”。佳佳父母表示,开学前十天,要按孩子所在学校的正常作息时间起居,大人不在家打麻将,不在家里组织娱乐活动,按时准备一日三餐,督促孩子早睡早起,调节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作习变化。夫妻俩跟孩子订立协议,在家里夫妻俩坚决不玩手机和电脑,孩子也必须放下ipad,将大部分时间用来阅读、运动,陪伴孩子,到晚上9点半就熄灯。
还有家长认为,帮孩子戒除电游瘾,要避免强硬和强制措施,这样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尹建莉教育工作室辅导员“壹老师”的做法是,孩子们每天在专门的本子上记录自己的“屏幕时间”。家长不监督不管理,偶尔提醒。对他们轻微的“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破不说破。家长和孩子们都只拿出80%的认真来对待这件事,其余20%留给可进可退的弹性。“因为我们都清楚,自己不是100%的好妈妈和好孩子,所以我们互不嫌弃,彼此尊重,即使意见偶有不一也不因为它坏了气氛。我不向他们传递紧张,他们不必带着做贼心虚的羞耻感玩电游,所以他们玩的时候投入,停下来也不拖泥带水。”壹老师认为,来自父母全然的信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祝福,会带给孩子成长的能量。通过不断试探边界和练习自我管理,他们更多体会到自己的“能”,而不是“不能”,这其中的益处不只针对电游,更能提升他们整体的自信心和状态。
积极参加学校活动
提前进入状态
记者采访多位资深班主任了解到,孩子经过假期休息,很多方面处于松弛状态,有些家长为让孩子尽快收心,严禁孩子一切外出活动,这是不科学的。过分给孩子施加压力,反而还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对开学充满恐惧感。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让孩子逐渐“收紧”。
武汉市资深班主任、青山区新沟桥小学周国斌老师就有自己的好办法。周老师介绍,开学前一周他会在班级QQ群里和孩子们一起活跃起来,在群里和学生们聊各自的假期有趣生活或假期收获。其次,让学生在班级博客里“晒”作业,让学生把作业在博客里展示出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接着,让学生设计班级文化墙。先让学生在网上讨论,确定班级文化墙主题,需要用哪些作品来布置,然后邀请有相应特长的学生来完成作品,开学后进行班级文化墙的布置。为开学生活增添一丝兴奋,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五招甩掉“开学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又称“开学恐惧症”。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食欲不振等;心理上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厌学、焦虑、上课走神、理解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等。晨报君教您5招为孩子甩掉“开学综合征”。
1.调整作息时间回归上学状态
将生物钟调整回上学时的状态。假期里大多数孩子睡得晚起得也晚,难以适应开学后早起早睡的生活规律,这是诱发“开学综合征”的主因。因此家长要帮助他们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督促他们按时睡觉、起床,不睡懒觉。须知一个科学有序的行为能持续一至两周就会形成习惯,生物钟也会随之调整。
2.适当加压调动积极性
学生可适当给自己些压力,反思上学期的不足,进行查漏补缺,看看哪里需要改进;同时制订新学期的计划,并付诸行动。为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在学习上要向成绩优异的同学看齐,不要总跟比自己差的学生比。要超越自己,参与竞争,锻炼自己的耐力,使自己紧张的心情得以放松和适应。
3.适当运动加强锻炼
在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的基础上,开学前每天进行一到两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对于收心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不仅能够消耗体力、锻炼身体,而且有助于改善学生头昏脑涨、昏昏欲睡的混沌状态,提高学生的精气神,对调整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面貌起到很好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达到“收心”的目的,最好能够加强身体的辅助锻炼。关键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下去。其实对学生来说,开学初最难“收”的不是学习,而是身心状态。但“收心”不等于要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出去玩耍,这样做只会更加厌烦开学生活,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4.家长引导孩子打开心结
要想应对“开学综合征”,关键在于父母要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父母要表达对孩子真诚的关心和呵护,最好多采取商量的办法,让孩子理解并自觉地回归学习。如果孩子不是很自觉,家长也不要一味指责孩子,要以一种平等、尊重、倾听的态度和孩子交流,这样孩子更容易说出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如此可以帮助孩子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5.让孩子自己准备学具
马上面临开学了,不少孩子拒绝“收心”一直沉浸在假期的美好中,一想到开学就焦虑,该怎么办?晨报亲子圈中有圈友问。遇到这种问题,有老师支招,可以给孩子办一个“暑期终止仪式”,就像结婚需要一个仪式一样。
在假期结束前,家长和孩子一起回忆美好的假期生活,然后给假期做一个书面总结,比如写一篇日志,当日志画上句号的时候,就代表假期结束了。同时,开学前的准备工作不要家长代劳,让孩子学着自己动手,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自立自理的能力和习惯。各种书、笔、笔袋、橡皮、尺子等工具,让孩子去购买和准备,这也相当于结束假期的一种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