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举行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中,体育馆小学六年级学生毕嘉莲和她的小组同伴们经过紧密的配合,不仅夺得硚口区冠军,她还成为湖北省5人代表队的成员之一。在比赛中,毕嘉莲和队友们扎实的知识储备、默契从容的合作、落落大方的气质,让节目组总导演印象深刻:“这几个孩子有股特别的精气神儿。”
这样的精气神并不是偶然获得,而是需要日常教育的潜移默化而逐步习得。在学校里,合作学习已成为班级常态。在全国著名校长、合作学习专家郑杰校长的培训与指导下,教师们运用郑杰校长研究的“合作学习35策”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生们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由老师在综合考虑学业成绩、个性特征等差异后,将学习能力不同的4位学生编为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例如在语文课上,老师会邀请一个小组上台授课,小组成员们一同讨论思路、制作PPT、查阅资料,共同完成授课任务。无论是发言还是作业,都由小组成员们共同讨论,分工合作,并进行展示。这样人人都有发言机会,组员们互助学习,共同解决学习问题,既锻炼了优等生,又帮扶了暂时落后生,学生的自信心也得到提高。
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容易“乱”,如何保证课堂合作的秩序和效率?为此,学校不光是在学习上进行组内分工协作,班级里还形成了一套合作文化,建立每个同学都必须遵守的“规矩”。比如每位同学在发言前都会首先问候一声:“老师好,同学们好”;他人发言时保持安静倾听,听完后给予回应和鼓励;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都有发言卡,按顺序发言而不是叽叽喳喳;学会和同学坦诚相处,欣赏时相互赞美,犯错后诚恳致歉……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成为学习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久而久之,这份礼貌也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感觉这样的课堂很优雅。”五(1)班学生胡钰涵说,同学们原本在讨论问题时,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吵吵闹闹,学习效率很低。而在老师强调合作方法后,大家学会了倾听和尊重。
“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能学会知识和学习方法,还让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这样的孩子都有一种特别的气质,容易脱颖而出。”体育馆小学语文老师、资深班主任戢颖华说,合作学习开展以来,学生的变化显而易见。他们不光学会分工协作,课堂礼仪也延伸到生活中。“孩子们特别懂礼貌,待人也亲和,这样的校园特别富有美感。”
践行品格之美
尚美德育让学生有格调
“天宫二号”上的宇航员都吃什么,怎么工作?现代生活中存在俞伯牙和姜子期的知音之情吗?路边乞丐如何鉴定真假?电视里热播的“穿越剧”中能看出哪些国学精神?这些看似与考试无关的话题,却是体育馆小学班会的常客。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是与智育同等重要的内容。而随着教育环境的多样化,学生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单纯的说教式德育已不合时宜,如何开展真正有效德育,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普遍难题。体育馆小学从美育出发,集老师、学生和家长之合力,共同打造出了“尚美德育180课”校本课程体系,成为有效破解德育难题的利剑。
在探索之初,体育馆小学的教师们也曾为德育工作而发愁。2009年,学校从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入手,探索德育的有效途径,实现德育课程化,家校合作研究出了《尚美育人180课》校本教材,一改以往说教式的上课方式,将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孩子,让他们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的主人。
180课,是体育馆小学的学生在六年里所要上的班会课数量。学校通过2830封问卷及9次家长、教师、学生的座谈,结合三年来的实践,确定每一课的主题,整理编撰了《尚美育人180课》,在2012年三月正式出版。《尚美育人180课》共三册,低年段为发现美、感受美,中年段为选择美、践行美,高年段为欣赏美,创造美。内容涵盖了自我素养的提升、与他人相处、社会安全、生活常识等内容,遵循教育规律,力求培养能适应社会、具有现代思维方式的学生。
不光是课程内容的转变,授课方式也从说教和训斥,发展为互动和体验。例如在四(2)班的班会课上,为了让孩子们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班主任刘莉萍和学生们一起,在教室里模仿农民伯伯弯腰插秧的动作,体会田间劳作的艰辛。而讲到关于生活中重要的电话时,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出名为《碰瓷》的情景剧,揭示生活中的小骗局,提高防范意识。此外,学校还发动家长和学生自制可视化德育微视频,以班上学生、家长、教师真实事例为创作视角,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共拍摄制作成了136个德育微视频,成为宝贵的德育教学素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在体育馆小学的尚美学堂里,美不再只是外在美,而是品行端正的行为美、心怀天下的思想美、志趣丰富的格调美,师生们体验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体悟创造之美
丰富活动助学生扬个性
每周三的下午,体育馆小学的操场上都会出现一群身穿雪白剑服、手持闪亮长剑的“小武士”,他们是学校击剑队队员。随着教练一声令下,他们迅速向前出击,脚下步伐轻盈优雅,像跳着芭蕾;手中出剑果断用力,似英武骑士。
学校里,无论是开朗还是内敛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有专业击剑教练教他们像骑士一样潇洒,有英语专家为他们示范英式英语的优雅。爱好科技创造的孩子,能亲手制作舰模、航模,将自制小火箭放飞天空;爱好厨艺的孩子,有一片小天地让他们尽情创作美食,并带给全校师生品尝……
作为伏明霞、肖海亮等八位奥运冠军的母校,如今的体育馆小学已不光是“世界冠军的摇篮”,还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气质出众的“美好少年”。备战2012伦敦奥运会的体育美少年张菁、多才多艺的艺术美少年朱奕辰、撰写童话书的智慧美少年章丁盼、孝敬父母的心灵美少年许春寒、拍摄上海世博会环保公益广告的“尚美大使”陈清扬,以及所有积极向上、总在追求“最好的自己”的学生们,都是学校“尚美精神”的最佳写照。他们怀揣着梦想的种子,在尚美精神的灌溉下,开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花朵。
体育馆小学校长寇晓燕说,自己做教育工作者二十多年,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纯粹追求分数的教育必将导致失败。学校教育,除了让孩子学到课本知识,更要帮助他们成为拥有美好品格、能幸福生活的美学家。很多看似“无用”的事,能不知不觉影响孩子的思考、逻辑、谈吐,以及与同伴共处的方式,让他们受益一生。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我希望孩子们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健全的人格,有趣的灵魂,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寇晓燕说。
创尚美课堂 育美丽人生
硚口区体育馆小学:为每个孩子打造出彩舞台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走进体育馆小学,小巧精致的校园里飘着书声,是五年级的孩子们在朗诵《观书有感》。操场上,阳光透过繁茂的梧桐树叶,落满红色跑道,显得素雅静谧。当下课铃声响起,读书声顿时变成欢快的笑声和歌声,刚才还端坐在教室里的“谦谦君子”们,转眼成了肆意奔跑的元气少年,充满朝气活力。这样的校园,让人不禁感叹:真美!
作为老牌体艺名校,体育馆小学一直在追求“美”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经过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多年淬炼,学校形成“尚美育人”的办学理念,探索以美育人、以美优教。在美育的浸润下,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草木之美,享受合作之美,践行品格之美,体悟创造之美。尚美教育,不仅让孩子有美好的童年,更让他们有幸福的能力,为美好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