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30强,华中科技大学4支参赛队伍全部位列其中,分别是“基于车联网的汽车驾驶辅助系统”“诸葛io”“粉丝时代”“慧淬:钢轨的延寿专家”。
双创教育成为专业课程
华中科大学子创新创业的成就,远不止这些。
2014年11月,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在华中科大举行,全国385个项目进入终审决赛,该校以5金1银的优异成绩获得团体总分第一,捧得冠军杯,并获评首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单位。
这些耀眼成就的背后,是该校数十年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探索,是紧紧抓住育人根本、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辛勤耕耘。
尤其近年来,该校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使创新创业教育步入良性发展。学校非常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开设“科技创业”选修课,同时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
学校鼓励院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引进行业、企业、国际优质资源,参与创新创业特色课程建设及专业教学,实现每个专业都有业界专家参与的专业课程。
目前在新一轮华中科技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初步方案中,将会建一座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的创新大厦,建成后将是学生创新创业专业服务场所——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明确提出了“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新名片”的发展目标。他说:“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辐射与引领,让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变得更加生动和出彩。”
创业项目受资本市场青睐
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华中科技大学建立完善各类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支持。以华工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例,从2014年开始,每年新增该校大学生创业企业近50家。
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还加大创新创业基金资助,仅去年支持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类专项基金总额就达1.5亿元。
正是在这些强有力的孵化体系下,乐行天下、华肽生物、海投网、恋爱笔记等一批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逐步发展壮大。不少优秀项目受到资本市场青睐。2011年,汪海兵创建的淘米科技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12年,“微信之父”张小龙被《华尔街日报》评为“中国创新人物”;2013年,姚欣创办的PPTV获得2亿美元融资;2014年,杨永智创建的海豚浏览器获得1.2亿美金投资;2015年,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15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校友周伟、黄承松、金亦冶入选,占到总数的10%……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由该校学生或校友创业设立的公司每年都在100家左右,其创业项目吸引的风投已超过12亿美元,成为创投界一道独特的“华科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