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全国千余大学生报名重走长征路感受家乡变化
发布日期:2016-08-02 08:38:00 来源:长江日报

  “红军从我家乡走过——100名大学生眼里的长征”暑期社会实践征文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全国各地高校学生们的关注。截至记者发稿时,本报已经收到了来自全国15个省份的千余名大学生报名。这些有“红色基因”的大学生们纷纷表示“我们一定会讲好家乡的红色故事”。

  报名结束后,本报将根据报名情况组成100个社会实践小组,分头展开为期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调查。

  报名遍布十多个省、直辖市

  “我的家乡是长征集结地,请一定让我参加实践活动。”近日,本报通过“长江日报最武汉”微信平台和共青团湖北省委官方微信,发布社会实践召集信息后,立刻引发全国高校大学生关注。

  江西于都是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的集结地。当年,长征第一渡就是在这里的于都江上进行的。作为土生土长的于都人,就读于南昌大学的谢巍宁专门打来电话:“我一定要参加这次有意义的活动。”

  谢巍宁告诉记者,著名的红歌《十送红军》就是讲述他家乡的故事。他现在还记得听家乡老人讲述这段历史时,老人热泪盈眶的场景。

  华中农业大学的郑远亮来自贵州遵义。报名后,已经回到家乡的他专门去探访了红军山和遵义会议旧址。看着红军山前的三百多步阶梯,郑远亮感慨:“每一步都值得我们这些95后思考与感恩。”

  据悉,目前报名参与“红军从我家乡走过——100名大学生眼里的长征”暑期社会实践征文活动的学生遍布河南、重庆、贵州、山西、湖南、湖北、福建、四川、陕西、甘肃、宁夏、江西、广西、云南等十多个省、直辖市,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

  参与社会实践致敬长征精神

  已经回到家的湖北工业大学学生徐琰,探访了故乡英山县陶家河乡牛背脊骨山的战壕。1934年10月,红二十五军2800余人在此与国民党4万多人激战两天一夜,击退敌人进攻。在掩护红军主力北上长征过程中,留守的红军与数十倍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站在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深深感到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早已经把红色基因植入我的血液中。”徐琰说,“参与这次社会实践,就是我对长征精神的致敬。”

  武汉工程大学学生杨颖来自红安县,她专门写了小组活动策划书。一切行动均按照计划进行。杨颖说,“无论是重走长征路,还是参观红军景点、拜访红军后代,都让我们从以往的课本书面中跳出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领略到红军精神的崇高伟大。”

  接好红色传承的“接力棒”

  “我们95后一定会接好红色传承的‘接力棒’”。参与报名的同学们纷纷表示,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红军从我家乡走过”的这场活动非常有意义,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提交一份生动真实的实践报告。

  来自武汉纺织大学的刘锦在遂川长大,耳濡目染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这次实践,刘锦准备探访江西省第一个红色政权遂川县工农兵政府和红色圩场的旧址。

  1936年10月22日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军在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胜利会师。宁夏固原市被深深烙上了红军长征的印记。来自宁夏大学的郭玲家乡就在固原市,看到召集信息,她立即报名参与。她说“重走家乡的长征路,让我忆苦思甜,不要忘本”。

  华中科技大学的刘旭峰来自甘肃会宁,他将和华中农业大学的孟强红、武汉大学的王东组成实践小组。他们已经规划好了探访路线。他说:“希望通过探访这段历史,让我们学习、感悟和传播长征精神,真正成长为有担当的一代。”

全国千余大学生报名重走长征路感受家乡变化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