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湖北大学文学院学生 武汉街头进行文化产业调研
发布日期:2016-07-31 07:30:00 来源:湖北大学文学院团委

  寒来暑往,湖北大学文学院以黄晓华老师为主导,文学院同学为主体的文化产业调研活动已经进行到了第5次第3个年头。今年的暑假,紧接着连日大雨带来的汛情,火炉武汉又迎来了每年夏天的特色——连绵不断的暑热。刚从紧张的期末中解放出来,顾不上休息和放松,武汉组的同学们就趁着天公露出第一抹晴空,抓紧时间开始了活动。从7月8日到7月16日的九天时间当中,负责汉口地区的吉庆街、汉口里两个小组就本次调研前后开展了5次集体调研,共收集调查问卷415份,针对经营者进行了 3次、针对管理者进行了 1次采访。

  为了整体把握汉口地区文化产业化的情况,提高收集问卷、调查采访的效率和质量,本次汉口地区的汉口里、吉庆街的两个小组、六名成员决定联手,策划时集思广益,行动时统一出击。第一次调查实施于园博园东门的汉口里。在这一次中,武昌地区昙华林、户部巷小组的四名同学也是倾情相助,顶着下午三点的骄阳一起来到了目的地进行了调查。面对街上来来往往的陌生人,吉庆街组组长高爱华同学调侃道,“又到了一年一度上街搭讪帅哥美女大叔阿姨的日子了!”

  话语是轻松的,任务是艰巨的。今年,武汉市的四个调研点共需集齐1000份问卷,不仅要确保数量,还要保证样本的真实性和广泛性。调研成员中多半是第一次参与其中的同学,不光是他们,饶是几位身为“老油条”的组长,面对数量巨大的指标,也多少感到了压力。为了收集到尽可能多的第一手资料,15级汉语言文学的李美丽同学在调研中还带上了自家的小妹妹,施展“小萝莉”的魅力,为“老”同学们减轻了不少重担。在调研过程中,同学们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变动位置,扩大范围,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收获,更充实了后期写作调研报告的素材。有许多生活在武汉、游玩在武汉的人们通过回答问卷,也感受到了这些大学生们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土地的关注与热情。一些接受调查的人们颇感兴趣地向同学们发问,询问同学们来自哪里、做调研的用处,有的还主动谈到了自己对被调查景点的看法等等。大家深切感受到,不管来自何方,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地域都有着各自的看法和思考。他们在此奔波、劳碌、娱乐、休憩,承受着生活的重担、未来的压力,享受着城市的繁华、时代的便利,同时也密切关注着自己身处其中的现代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带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裕,更是精神层面的深远影响。

  除了按计划分发问卷、采访管理人、经营者,同学们在用脚丈量城市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片土地原本不为自己所知的一面。与吉庆街一街之隔的保成路夜市、近在咫尺的江滩文化……虽然已经在武汉学习、生活了多年,然而她仍然有许多未知的魅力等待着被探寻、被发掘,其中隐藏着的深层次的文化、地理原因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潜在课题。今年暑期调研,积累了过去几次的经验和教训,参与其中的既有过去的老同学,新的同学也在不断地加入进来,并逐渐成长为中坚力量。

  在所谓的洪水的威胁、骄阳的烤炙下,这个爽快火辣的夏天因为有着汗水青春的挥洒显得更有意义。湖北大学文学院的文化产业考察活动还在路上,相信这股年轻的力量会走得更远!

 

湖北大学文学院学生 武汉街头进行文化产业调研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