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敢“舍”才有“得” 文理“黑马”教你捡漏
发布日期:2016-06-02 08:40:00 来源:武汉晨报

  每年高考,总有那么几个人会上演校园传奇。平时,他们默默无闻,却在高中生涯中最后一次至关重要的战场上华丽转身。有人说他们是“捡漏王”,今天他们用实力与智慧告诉你“黑马”是如何炼成的。

  抓大放小,调整心态

  文科“黑马”黄文君

  毕业于武汉一中

  现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

  大学注会专业

  去年高考,湖北文科“一本线”是521分,黄文君考了586分,高出重点线65分。这个消息令黄文君及家人兴奋不已,要知道,不久前她还在为能不能过“一本线”而忐忑不安。“我平时成绩并不出众,忽上忽下的,老师和家里人都替我捏把汗。”谈起一年前高考的那些事,黄文君喜欢有一说一,“千万不要做自己不拿手的事儿。”

  高考前,各种小道消息特别多,极易扰乱考生的心绪。碰上这种情况怎么办?黄文君给出一个“方子”:别指望从小道消息中“捡漏”!“高考试题大家都应该见识过,作为全国性选拔性考试,难题肯定有,但基础题占绝大多数,所以最后一周要懂得‘抓大放小’,多关注基础知识点,尤其是一些概念、公式”。此外,黄文君当时还将近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要闻进行了再次梳理。

  “语文和英语都是考的‘积累功’。”黄文君说,去年高考前10天,英语的完形填空完成得不是很好,于是她找来几套题目重点练了练,感觉就好多了。“高考英语听力没有想像的那么难,语速甚至比平时训练还要慢一些,利用早读或睡前听一听就好。闲暇之余,可以找几篇优秀的高考作文看一看,学习下人家怎么谋篇布局,争取开篇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结尾有些回味,分数不会太难看”。

  据了解,黄文君去年数学一考完,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走出考场时心情很沮丧。后来,她向父母吐槽“考砸了”,而父母似乎并不意外,因为网上关于“数学难”、“考哭学霸”的信息满天飞,“心情马上阴转晴了。所以,考试心态很重要,不要自己吓自己”。

  黄文君介绍:不是文科生很难理解文科生的天地,正如文科生看理科生的世界也会晕。很多人认为学好文科无非就是“背多分”,方法虽糙,但不是没有窍儿。最后一周,文科生想要有大的突破很难,但做些锦上添花的事未尝不可,比如:把大事件对照着历史年份表捋一捋;地理题型比较固定,翻翻往届的试题找要点。

  认清实力,大胆取舍

  理科“黑马”施健辉

  毕业于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现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

  说起去年的高考“黑马”,省实验中学老师们认为非施健辉莫属,进校成绩仅517分,高考却考出了666分,高出湖北理科“一本线”156分。

  在去年高考中,一直以数学为傲的施健辉放弃了最后一题的最后一问,而选择回头检查试卷上自己把握不准的细节问题,“最起码捡回了2分,相比耗尽脑汁做自己拿不准的题,还不如最大限度提高准确率。”施健辉说,这是他给本届考生最重要的建议:认清自己的实力,学会大胆“取舍”。

  施健辉说考前一周,他仍保持平时的做卷频率。作为理科生,他认为“保持做题手感很重要”,数学、物理、化学他基本上是隔一天做一套卷子。

  对于语文、生物则是强记强背,做到记背知识点不丢分。

  “我把语文卷第一题进行了两天的强化,这道找错字的题说是送分题,实则是‘陷阱丢分题’,这种题一定要确保不丢分。”施健辉说,对“找错字”复习作用非常大,“第一题旗开得胜,做下面的题,心情也就格外好,发挥得也不错。”考生物前,他则是将课本从头看到尾,强化记忆。

  高考前,施健辉没有刻意调节自己的生物钟,“每天让自己多睡一下就可以,不提倡用咖啡、红牛等刺激性饮品,能不能提高效率说不准,但伤胃又伤脑”。

  施健辉提醒:考试中,不要和自己太较劲,不要在不会的题目上过多耽误时间,提高有把握题目的准确性才是正解。

敢“舍”才有“得” 文理“黑马”教你捡漏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