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南民族大学女博士后选育出3种“抗瘟水稻”
发布日期:2016-05-20 08:26:00 来源:武汉晚报

  昨天一大早,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新琼就到实验室了。近日,她因为武陵山区选育抗稻瘟病新品种做出巨大贡献而获评“第五届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

  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的刘新琼,在一家杂志社工作5年后,于2002年辞职到华南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习期间,刘新琼将重点放在稻瘟病抗病基因的研究上。出身农民家庭的她,从小切身感受到了稻瘟病的危害:“我家主要种植水稻和棉花。每当稻瘟病发病的时候,父母就要去田里给水稻打农药。病害严重时,会影响水稻收成和经济收入。”刘新琼发现,“如果能够培育出抗稻瘟病的抗性水稻品种,那就能一举多得。”

  有了方向,刘新琼沉醉于研究抗稻瘟病基因Pi36的克隆工作中。 
 
  博士毕业后,刘新琼到民大任教。恰逢该校生科院院长刘学群建设武陵山区抗稻瘟病水稻培育研究团队的第二年,刘新琼与武陵山区建立了紧密联系。从2002年着手,刚开始实验失败,马上改实验报告,到田间调研,再失败,再改。直到2005年,Pi36基因被成功克隆,随后,她到日本读博士后,2009年,研究才算完成。截至目前,她选育的3个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中南民族大学女博士后选育出3种“抗瘟水稻”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