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完了,越是临近考试,越是觉得知识生疏;越是拼命复习,越是觉得掌握不扎实了。”
“老师救命,我现在一进考场就想上厕所,该怎么办?”
随着高考临近,高考群里不时有学生和家长表现出焦虑和不安。针对考生和家长出现的高考焦虑,昨日楚天金报记者专访了武汉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知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尹邓安,他对考生们的典型心理症状给予了专业解答。
心理症状
各种焦虑 引发考前负能量
随着高考一天天接近,学校、家长和考生都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几乎天天有小考、几天一大考。考生和家长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
那些已经复习了很多遍、觉得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的考生,会出现反常的感觉:越是临近考试,越是觉得知识生疏;越是拼命复习,越是觉得掌握不扎实了。有的甚至会发出“到临门一脚了,我怎么看不进书了”的悲叹。
也有部分学生精神高度紧张,导致考前这段时间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学习疲惫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如急躁、紧张、烦闷;有时一听到家长问复习情况或课堂考试情况,就很容易暴躁发火。
更有的考生,一进考场就想解小便。这种“应考尿频症”,对考生情绪和考试成绩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名师支招
积极心理调适 不把高考当赌博
针对以上焦躁表现,尹邓安老师提供了高考心理调适的两个法则。
首先,考生不要片面地认为考大学是唯一的出路,而应把考试当成是检验自己的一次重要“测验”,不要把考试视为“下赌注”。考生每天可念一些积极的自我心理训练语,譬如“高考并不可怕,我把它当作平时的练习”、“只要我认真去完成,定能考出我的水平”等等。
其次,要保持心情轻松。要维持日常生活习惯,饭后听音乐,晚上看二三十分钟新闻。注意调节生物钟,到室外散散步,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态。每天早晨起床时暗示自己心情愉快、有信心,适当与同学进行交流以放松情绪,提高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