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区韩家墩小学的老师们昨日忙着清点并消毒6000多本教材。这些教材是从学生手中回收的音乐、美术、科技制作活动、卫生与健康等课本。新学期马上开学了,这些“二手教材”将有新主人。
该校副校长刘波告诉记者,本学期学校将完成首轮教材循环使用。2014年,韩家墩小学和崇仁二小、东方红二小被选为硚口区教材循环利用试点学校。这也是我市的城市学校首次尝试教材循环利用。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等待消毒的课本在八成新以上,封面大多被仔仔细细地包裹了起来。为保证书本卫生,学校专门设置了紫外线消毒教室,在开学前对教材进行集中分拣和消毒,整个过程历时近5个小时。
“这些科目以实践为主,笔记较少,并且没有课后作业,所以对教材的消耗比较小,循环起来可利用率高。”刘波介绍,为对课本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学校会在每个学期的期中对课本的完好率进行抽查,并挑选出示范课本和保存不当的课本,进行全校展示。经过两个学期的观察,回收上来的课本90%都符合循环利用标准。
这几门课的新课本售价20多元。进行教材循环利用后,学校将这些费用从课本费中剔除。有课本被淘汰后,学校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个班级进行新书补给,保证每个孩子都有书。
“虽然也就20块钱,但我希望能培养孩子爱惜书本、珍惜资源的意识,并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学弟学妹做表率。”三(3)班学生董奕萱的妈妈说,自从知道自己的书会给下一个年级的同学用,女儿变得很仔细。每次开学都会仔细把书包好,还会用夹子把褶皱压平。“不仅是这几本书,她的语文、数学等其他笔记多的教材也很干净、工整,培养了好习惯。”
不过,刘波表示,学校征求家长意见时,有少数家长并不乐意孩子使用“二手教材”,认为不想省那点钱。“学校一方面会跟家长做工作,另一方面也会尊重他们的意愿。如果坚持要用新书,学校会给予配合。”
硚口区教育局称,教材循环利用若试点成功,今后有望在全区60多所小学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