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危及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之一,会引发脑心血管病或呼吸系统疾病,全球患者约3亿人。近年来新发现的具有强烈的舒张气管作用的一类新物质氯奎(一种苦物质)可以通过抑制一种钙离子激活的钾离子通道来调控气道平滑肌的舒张过程。”11月6日上午,来自中南民族大学的刘庆华教授在第二届武汉国际生物信号转导研讨会上介绍了其团队目前的新研究成果。
据了解,第二届武汉国际生物信号转导研讨会于2015年11月6-8日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4个国家的国外专家和来自国内的学者会聚一堂,共襄学术交流和合作盛会。大会围绕细胞信号转导的主题,对动植物发育和病理发生的机制、大脑精神疾病等方面的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疾病治疗和农业农作物的抗病增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前景。研讨会时间安排紧凑,共举办了4场专题报告,12名中外学者先后在会上做了主题报告,分别介绍了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国际学术大背景下,脑科学计划成为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和竞技场。大脑中的微弱光子在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光子的瞬间传递带来细胞的神奇变化,从而喜形于色。来自中南民族大学的戴甲培教授介绍了他在光子领域的研究成果,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开发出相关的监测设备(已获相关的专利授权),并介绍了该监测装置在脑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与此同时,来自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李晨钟(音译)介绍了一种微生物传感器在帕金森诊断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神经细胞的活性与老年痴呆疾病的关系密切。神经细胞活性丧失过程中会逐步积累两种重要的物质(一般认为Tau蛋白和Aβ蛋白,这两种蛋白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是诱导老年痴呆症的原因),这两种物质被称为老年痴呆症的特征物质,李晨钟研发团队开发出一种纳米材料做成的微电极,可以对上述微量物质进行现场检测,为老年痴呆症等大脑疾病的早期诊断从而采用人为干预提供了诱人的市场前景。
来自其他几个国家的学者也一一做了精彩报告。据悉,本届研讨会参会人数在200人左右,共收到会议论文43篇,墙报论文32篇。“这次研讨会是继2012年举办研讨会以来的第二次,从参会人数和规模来看要高于往届,是在我们的本土上举办的国际会议,其意义在于扩大我们生命科学学院的学术影响力”,此次研讨会策划组织者中南民族大学余光辉教授介绍,“通过学术交流,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得到锻炼,使他们熟悉和熟知国际学术规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个人学术水平的提高”。
本次研讨会由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办,湖北省细胞生物学会协办。该院覃瑞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讲到,近年来,学院以生物学博士点建设为契机,既注重学术水平的提升,又注重发挥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为配合国家武陵山区的扶贫开发大战略,学院积极搭建协同创新的平台,为社会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