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人社部、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时间表公布
发布日期:2015-09-08 08:42:00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7日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会议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时间表,2015年12月底前,各省改革实施方案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审批,2016年完成人员过渡和首次评审,经过2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常态化评审,新制度完全入轨。

  人社部、教育部近日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围绕健全制度体系、拓展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职称制度。

  在中小学教师中增设正高级职称,是改革的一大亮点和突破,也是一项大的政策调整。人社部副部长张义珍表示,各地要按照培养和造就教育家的政策导向评价好正高级教师,坚持高标准、少而精,严格控制数量,确保质量,树立中小学教师发展标杆和楷模,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据了解,2009年1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同意,山东省潍坊市、吉林省松原市和陕西省宝鸡市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9月,为进一步积累经验,探索解决改革试点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选择2—3个地级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

  据悉,扩大试点过程中,329.3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职称(职务)过渡,按照新的评价标准和办法新晋升正高级教师806名,高级教师3.98万名。

  解读>>>

  打通中小学教师晋升通道

  “教师职称是评一次伤一次,因为高级教师的名额太少,而高级和中级之间的待遇差距又太大。”河南济源市克井一中校长李新乐说起评职称,满脸都是焦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是按照岗位设置,以名额指标来评职称。

  “这种职称评定制度,不单单伤害某个老师,而且对整个教师队伍都有冲击。”李新乐说。

  对于我国1270万中小学教师,职称指标的“僧多粥少”已成为他们职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湖南怀化通道县小学校长蒙兰凤说:“希望渺茫,会让老师觉得辛勤播种却无法收获,很自然产生职业倦怠。”

  此次改革提出要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这些措施旨在打通中小学教师的晋升通道。

  有专家建议要适当增加各个学校相应职级的职数,确保有效做到评聘结合,同时要建立职级动态监管机制。

  湖南怀化通道县一中校长杨保仲表示,国家政策层面应鼓励优秀的年轻老师向更高层次发展,职称评定可以适当提高门槛,但是不要受指标限制。让业绩说了算,鼓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教师最重要是职业道德标准

  此次改革提出要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校长盛裴说,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能成为教学实践的专家,肯定会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但并不一定都要以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中小学教师评职称要淡化论文,重视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际能力。

  多年来,由于教师评职称有论文要求,导致论文“注水”现象频现。这种论文没有任何含金量,由此衍生的腐败之风也越来越严重。

  湖南省一位老教师表示,论文不能完全不要,教师也需要总结教学工作,但要规范论文评审渠道,强调评论文不能收取老师任何费用,彻查严处以发表论文作为敛财手段不法行为。

  “改革导向很重要。”盛裴说,过去的评价导向就是让老师去写论文、搞科研。以前你的水平再高,学生再优秀,你也评不上。现在的导向就是着重在教学一线。

  评价教师究竟该以什么为标准?广东佛山南海九江海寿小学校长张永辉认为,教师最重要是职业道德标准。“如果一个老师30多年坚守在边远贫困的地方教书育人,即使他没有学历论文,国家也应评他当高级教师!”

  顺应基层教师的呼声,此次改革已再次明确提出,修订评价标准,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人社部、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时间表公布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