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嘉陵江上中游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遥感数据初步统计完成。今年暑期,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吴宜进教授、李畅副教授带领4名研究生前往四川、甘肃两省开展了为期18天的长江流域国家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遥感解译技术服务的野外实地调研工作。这是该校首次开展大规模室内外一体化测绘工作。
7月12日至29日,吴宜进教授师生6人远赴四川、甘肃两省开展了野外实地调研工作。本次工作内容主要是结合ZY-3号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和GPS接收机开展遥感野外调查,收集当地资料,按照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服务于评估水土流失强度。
李畅介绍说,此次调研地点大部分位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且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频发的偏远山区,恰好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给调研工作带来较大困难。面对三伏烈日、高温酷暑,在18天的调研期间,师生们经历了狂风冰雹、昆虫叮咬等恶劣的野外环境以及停水停电等困难,顺利完成了野外调研外业工作。
同时在武汉,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GIS实验室内,20多名本科生正紧锣密鼓根据野外调研建立的解译标志,马不停蹄地同步开展内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