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教育部提出“1+5”的高考改革制度,要不要淡化外语,学科偏重如何控制等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对于中文学不好是因为英文学太多的观点,教育委员们表示不敢苟同。 当今社会,学生们的“偏科”不仅表现为中文学习的缺乏,其他学科的“偏科”现象也十分普遍。
在近日热播的大型汉字文化节目《汉字英雄》第二季中,汉语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播,但同时节目中选手的“偏科”现象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节目“一类多字”环节,不少选手被“写出汉字中表示中国各省省会简称”一题难倒,常识储备量让人咋舌,无可厚非这是一个关于地理的常识性问题,但选手答题不尽人意让人遗憾。再如题目“汉语中表示人体器官的字”、“汉语中表示化学元素的字”等等学科指向性很明确的题目,选手的普遍“偏科”显露无疑,诸如此类的一科“冲天”,一科“坠地”现象让人担忧。
《汉字英雄》节目的出现不仅揭露了“偏科”现象的普遍存在,此种节目形式对于选手学科平衡也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以“用好汉字才是汉字英雄”为口号的第二季,配合赛制的创新,以“一音多字”、“一类多字”的形式出现,不但考验了选手的识字能力,更考察了选手的用字能力,其中包含了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储备,要想顺利闯关,各个学科都要擅长。学者张颐武也曾表示,《汉字英雄》等原创的文化节目对提升整个国民素质都有相当的意义,尤其借助传统文化的整个根基、传统文化的资源来做这样的文化创意节目,有很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