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部分中小学上课不再坐成一排排 家长担心围坐一起影响学习
发布日期:2013-10-11 08:43: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我儿子小涛今年由老家学校转学进入洪山区一所公办小学就读五年级。开学1个月了,孩子回家偶然跟我说起这个学校上课时,孩子们都是五六个人一起围着坐,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排排坐”。这让我们家长挺疑惑:小孩子围在一起上课,那还不是“大眼瞪小眼”,讲小话的机会不就更多了,这样能搞好学习吗?
   
  学生上课,教室的座位不再是传统的“排排坐”,而变成“团团坐”。记者近日采访获悉,武汉不少学校的学生上课都改变了“坐姿”。“团团坐”还是“排排坐”,学生上课到底怎么坐好?“团团坐”是否真能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沉闷的局面?针对部分家长的困惑,记者走访江城一些“团团坐”试点学校,一探究竟。

  探访
   
  “一言堂”变成“群舌会”

  昨日上午9时,洪山区英格中学七(6)班,课堂被分成了6个小组,每组围成一个小圆圈,变成了“圆桌课堂”。当天学习的课文是《望天树》,语文老师让大家根据导学案上的问题,先进行自学研讨。
   
  记者看到,每组学生都围在一起热烈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组员走上讲台当起了小老师,为其他同学讲解课文,还不时提出问题跟老师交流。课堂气氛活跃而轻松。
  
  在南望山小学五(2)班的课堂上,记者看到,当老师讲到课本中的情景时,各小组还要分别进行模拟表演,该班张瑾璇同学表演完后,意犹未尽地说:“这样的课堂真好玩。”
   
  从去年9月起,洪山区在全区中小学中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由“排排坐”改为“团团坐”,以方便合作讨论。而在武汉市其它各区,武汉人民中学等学校也开始尝试由“排排坐”变为“团团坐”,进行小班化教学。
   
  江岸区武汉市第三十中学是试点“团团坐”的学校之一。去年该校采取“团团坐”的教学模式来打造“快乐课堂”。“学生围坐在一起,情景模拟、提问抢答、团队PK赛、小组辩论等都更便于实施。”该校老师这样说。

  学生
   
  “圆桌课堂”让学习更主动

  上课开“圆桌会”,学生和老师是直接参与者,他们的感受如何?
   
  在英格中学七(6)班,每个组都有大组长,每个学科又有小组长,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职务,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何唐欣是班上“团团坐”的大组长,“如果组里有同学不守纪律讲小话,我就会提醒。由于组与组之间还有竞争,大家一般都不会给自己小组拖后腿,学习变得更主动了。”
   
  学生上课讨论多了,老师似乎成了“最无用”的人,“其实老师是更累了。因为准备导学案的时间更长,包括看课文、看疑难点解析、上网查找作者相关资料……”武汉人民中学语文老师朱源从教19年,以前一堂语文课最多备课2小时,改革后至少需要4个小时。
   
  在武汉市第三十中学,“团团坐”十分注重学生的搭配,如男女搭配、性格搭配、成绩搭配等。该校学生小雨(化名)性格内向,不喜欢发言,经常一节课都不能发言一次,逐渐就被“边缘化”了。团团坐后,小雨说自己“被迫”与同学们互动交流,久而久之,性格也开朗阳光多了。

  家长
   
  担心“团团坐”影响学习效果

  对于“团团坐”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不少家长担心,孩子自制力有限,“团团坐”会影响学习效果。
   
  记者采访时,一位小学新生家长对此很是担忧:“有一次我到学校办事,站在孩子班外观察了一番。孩子们相对着扮鬼脸,小脚在桌子下你踢过来我踢过去,几乎没有几个孩子能够全神贯注的。”
   
  记者在一些小学探访时也确实发现,越是年级低的学生,上课走神的情况越多,课堂上的小动作也特别多。
   
  此外,“团团坐”导致的坐姿变化,也比较受家长们关注。“看黑板有时要斜着身体,长时间坚持肯定会感觉累。”
   
  对此,一些学校接受采访时表示,因老师上课前会提前发导学案,所以实际板书的时间很短,学生也不用长时间侧视黑板。还有不少学校允许学生随便转身,以一种自己觉得较舒服的坐姿听课。“家长的担心可以理解,但“团团坐”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武汉人民中学校长胡凤盈说,以前学生们听不懂就睡觉、开小差,“团团坐”起到了互相监督的作用,如今学生大都能融入课堂,积极讨论。该校“团团坐”推行3年来,学生成绩和重点升学率明显提高。该校去年中考,一个25人的小班,21人考入省级示范高中。

  校方
   
  如何排座并非“一刀切”

  课堂到底是“团团坐”好,还是“排排坐”好?记者采访中,洪山区多所学校负责人表示,学校在推行课堂改革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如何坐进行“一刀切”。对于一、二年级的低年级学生,课堂上可先实行“排排坐”,强化他们的纪律意识。中学毕业年级因为要做更多的训练,新课内容少,讨论相对少一些,也不要求“团团坐”。
   
  在英格中学,老师会根据课情需要来要求学生调整座位方式。课堂上若的确需要老师更多讲授的,就“排排坐”;若涉及探究学习内容的课程,则是“团团坐”。“以前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考所好大学;现在的课堂改革是为了让学生终身受益,训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洪山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团团坐”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唱主角,教师敲边鼓”。
   
  改革推行初期,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老师掌握这种教学思想不到位,没有关注到每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武汉市教育部门称,对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目前还只是处在尝试和探索阶段,出现争议很正常。

  专家观点
   
  应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纠结于团团坐好,还是排排坐好,意义不大。”洪山区南望山小学校长张同祥说,学生“坐法”的改变,是为了适应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学习的兴趣源、动力源、自信源得到提升,老师也重构了教育理念,用“生本”代替“师本”,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团团坐”大步迈出了课堂模式改革的步伐。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认为,“这么多年来教育改革一直在提‘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课堂教学依旧是几十年来的老传统,老师在讲台上唱主角,孩子们在下面当配角。现在我们的课堂是就怕学生‘不说’,我们要培养最活跃、最能说、最能提问、最能发现问题的学生。”
   
  学生分组围坐,如何避免在一起“讲小话”?中华地区小班化研究协会会长叶建源称,这就要求老师要动脑筋,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真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千方百计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激发主动性,“这对老师的要求太高了。改革的步子现在是迈出了,成功与否,关键在老师、在学校。”

部分中小学上课不再坐成一排排 家长担心围坐一起影响学习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