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部分高校预估线前后不一
发布日期:2013-06-27 08:32:00 来源:楚天金报
“我们的预估线高了,报纸能不能帮我们再重新登一遍?低点!”“社会上关于我们预估线的说法不准!”目前,全省43.8万高考生正抓紧填报志愿,6月28日将是填报的最后一天。此时,越来越多的高校抛出“预估线”,也有一些高校开始“反悔”。6月26日,武汉市招考办负责人提醒考生,理性看待“预估线”。“前两天的‘预估线’有些高,我们最新的预估线要降5分,能否在报上说明。”6月26日,省外一所高校招办老师给本报打来电话称要改预估线。为什么要改“预估线”?这位招办主任解释“迫不得已”。“‘预估线’是基于既往经验值的预测,是相对分值;而考生和家长却往往将其误读为‘投档线’,看作是绝对分值。加上考生和家长普遍存在的求稳、保险、避高、趋低的心态,就会影响其正常的理性选择。预估线估得不好,高校的招生就会出现断档。”他举例,比如,一所高校报出“预估线”460分,那么会有很多460分上下几分的考生不敢填报,因为太悬了,而470、480甚至490分的考生会觉得有把握而选报。这样的话,实际投档结果肯定高于“预估线”的460分。“为了招到好点的生源,所以,高校有时候宁愿将预估线报低点。”
对此,考生和家长该如何选择呢?“最科学的方法是看近三年高校的‘相对分差’,即看从2010年到2012年之间高校与各批次资格线的分数差,找出其中的规律。对学校宣传的‘预估线’,要冷静看待。”昨日,武汉市招考办负责人称,如某高校去年比二本线低17分,前年达到二本线,2010年比二本线低3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宣传二本线下20分填报有希望,这对考生来说就有很大风险。”
他透露,预估线高了害学校,低了害考生。因此,考生和家长不要过于依赖这样的“预估线”,要学会理性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