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织毛衣,学得好能得1个学分。记者4月27日从常青一中获悉,从今春开学起,该校开设了编织艺术、礼仪、网球、英语电影等26门选修课,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英语老师教编织
男生也来捧场
半天织一条围巾,一天织一条毛裤,一周完成一件毛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几乎是每个姑娘信手拈来的手艺,但现在却没几个女生会了。这学期起,常青一中开起了编织艺术课,报名上课的50人中,竟有5名高一高二男生。“我开这堂课一是为了倡导素质教育,二是希望能将当年我们那一代热衷的编织技艺传承下去。”教学生编织艺术的,是英语老师余桂香。“编织是一门艺术,体现的是一份心意。”高二(6)班刘思橙同学说,“比如给父母织条围巾,应该比市面上买来的更能让他们高兴。”
26门个性课程
编织网球礼仪最受欢迎
“其实,学校的选修课不只编织艺术课。”常青一中书记魏义华介绍,从今年起,学校开设了“学科拓展、艺体特色、外语特色、科技教育、生活技能”等五大类26门选修课。比如网球、足球、篮球、舞蹈、摄影、数学思想、国画、礼仪等。所有高一、高二学生可以跨年级选修。
记者翻阅上课名单发现,在26门选修课中,编织艺术、网球和礼仪最受学生欢迎,报名人数都达到百人以上。考虑到教室容量,学校将每门课人数限制在45人左右。“选修课实行招投标制,所有课程都是调查后才开课。”魏义华说,如果报名的学生人数达不到25人,该门课程将取消。“有位老师准备开《量子物理》,就因没有学生报而作罢。”
师资不足聘请外援
人才培养不计投入
网球课聘用体育学院老师,礼仪课老师从海航培训中心引入……记者发现,由于师资不足,学校聘请了近10名“外援”,大学教授、专家学者、艺术体育教练等都走进了高中课堂。同时,学校还斥巨资,开辟了多间活动和功能室。
有必要花这个费用吗?对此,该校副校长江晓生表示,这种看法很功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兴趣爱好的培养,需要有一定的资源给他做必要的尝试,学校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就是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首位,在人才培养上简单计算投入太狭隘了。
高考成绩不是唯一
课改亮点在选修
从2009年起,湖北省进入高中课改,最大的亮点是开设选修课。“部分学校将开设选修课流于形式”,省教育厅副厅长黄俭质疑,这样如何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他曾向全省高中校长提要求,未来几年,要争取有70%的学习模块开成选修课,教育不应该只着眼于高考成绩,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高中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这是高中课改的一个方向。”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介绍,目前,武汉一些中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陆续开设出情商、绘画、音乐等特色各异的选修课,并将其纳入校本课程范围,计入学分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