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的目的是什么?是“拔尖”还是“扶苗”?昨天,全国“三大联盟”自主招生考试同时在全国举行。相关专家呼吁自主招生不能搞成高校“拔尖工具”,而应成为选拔创新人才的平台。
昨天,记者随意在“华约”考试场地——中国地质大学采访了5位家长,咨询他们的孩子平时的考试成绩。这5位家长都来自武汉,根据武汉市“二月调考”的成绩,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均可以考出620分左右的成绩。
这么好的成绩,为何还要参加自主招生?一位来自武汉三中的学生家长说:“参加自主招生多一条上名牌大学的捷径。反正有这政策,如果不用岂不是浪费?”
相信这是大多数成绩优异学生及其家长的想法,利用好自主招生政策,以便在高考录取时获得降分录取的优惠。
“自主招生本来就是为了录取一部分在学科水平上有创新、但学习成绩可能不是特别优异的学生。真正学习优秀的考生,通过高考也可以考上同样的大学,他们没有必要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中国地质大学招生办主任薛保山说。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校负责人昨天接受采访时说:如果自主招生继续成为高校的“拔尖工具”,成为考生上大学的“捷径”,成为某些钱权交易的“筹码”,而非选拔真正创新人才,这种考试形式就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