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刊物,试刊2年,创刊5年,7年间,从无名小卒一跃成为令人惊艳的“湖北十大名刊”。这本刊物叫《情感读本》,其快速发展的个中原因何在——
当前,我们正面对盛世中发展与乱象并存的局面,思想道德领域的问题很多,人们对人性、友善和道德的呼唤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情感读本》应运而生。该刊试刊于2006年,创刊于2008年,7年间,逐渐衍生“情感系”品牌,始终抓住情感主线,唱响主旋律。
以情育人
在阅读中塑感动
在“大雅久不作”的市场上,《情感读本》在一开始并没有被广泛认知。那时,有许多人看到不少媚俗文化的报刊红红火火,纷纷劝《情感读本》总编辑罗金远把内容搞活些、打点“擦边球”,但罗金远却坚持《情感读本》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要办成一家三代人能够相互传阅的刊物。
坚守终会有回报。2008年,《情感读本》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期刊;2009年,进入“辉煌荆楚60名片”,成为湖北省60年建设发展成就的代表之一;2010年,成为湖北省优秀精品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将其列为全国农家书屋重点推荐刊物;此后,又被评为“湖北十大名刊”。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评价该刊“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寓教于情,润物无声;品质高雅,影响面大”。
今天的《情感读本》靠真情、靠品质、靠品牌走进了千千万万读者心里,一点点被读者和社会接受、认可、热捧:从零发行量到全国月发行量超百万份;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学生、家长、老师争相阅读并介绍给亲朋好友……山东荣成的杨诚斌同学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他说:“感谢《情感读本》提高了我的文学修养,而且其中的文章都在弘扬人间真爱、人性之善、生命之美,使我在阅读中学会感动、学会珍惜、学会关爱、学会豁达与宽容。”
“编织”情网
寻找传播新形式
《情感读本》很早就意识到网络成为主流传播渠道将是必然趋势,于是,“唱响网络主旋律”的“情网”自然产生。《情感读本》的目的是把“情网”办成网络上的精神净土、拓展情感教育的新天地。
建设官方网站——情网,与《情感读本》创办初期面临着同样的窘况:读者、知名度、经济效益,这让许多人不看好情网的发展,甚至觉得不应该搞这个“只出不进”的建设。但《情感读本》认为,网络媒体代表了未来的前进方向,现在不提前在网上开辟自己的一席之地,今后一步慢、步步慢,难以占据主流地位。
“今天,情网一点点成长起来,虽然在经济效益上仍然还在培植阶段,但在社会效益上却取得了累累硕果。”罗金远介绍说,从刚开始一天只有几个人点击,到读者纷至沓来,点击率日益攀高;从简单地发布一些情感故事,到制作“感动中国”“感恩的心”等精美厚重的专题,发布原创情感故事和动漫作品,再到有意识地讨论社会热点,引导社会舆论和价值导向,情网拓展了《情感读本》的品牌,更加快速、全面、深入地追踪社会情感热点,关注平凡人物和微小事件中的感动,尤其是《一首情歌》《有声故事》《情感动漫》《情感剧场》等栏目,在同类和其他各种网站中并不多见,并且还在向原创化、系列化、产业化发展,开辟了主流价值传播的新形式。
开辟微博
在互动中被认同
“情感微博”是情网发展中的一次不经意的尝试,不曾想又让“情感系”品牌的社会影响力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刚在腾讯网认证一年多的“@情感读本”,听众数量一举冲向20万大关。
编辑部意识到,在各种无休止的炒作和垃圾信息的滋扰下,大众的欣赏取向开始向主旋律有意识地回归。正是借助这一趋势,《情感读本》的微博得以异军突起,用140个字的简短言语传播真情,用不做作、不浮躁、不媚俗的“小清新”风格,一点点赢得听众的主动选择、广泛认同和诚心推荐,取得并固守了自己在微博圈子里的一席之地。
在微博平台上,一条微博经常能浏览数万次,转发几百乃至过千次,说明其中的内容受到听众的广泛认同。
情感论坛
促成心与心交流
在“情感系”杂志、网站、微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情感读本》又在思考:如何在平面和网媒之外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虽然以往可以通过编读之间的信件往来与论坛微博的评论回复来倾听读者的声音,但既难以给读者直接具体的情感传导,也看不到读者真实的微笑与泪水、直接的感动与感悟。后来,编辑部受到“十八大精神中央宣讲团”这一形式的启发,想到通过情感教育专家的现场宣传与互动,直接给予读者情感的传递得到直接回馈。
于是,编辑部在2012年年底集合了一批情感教育专家,组成了阵容强大的情感讲师团,赴各地举办情感教育论坛、到学校进行情感宣讲,以面对面的互动、心与心的交流,主动传播和弘扬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爱父母、爱亲人、爱师长、爱朋友等各种友爱真情,实现了论坛场场爆满。
去年12月,情感论坛带着“古往今来爱国情”这一主题走进荆州市公安县向群中学,用贴近校园的内容、真挚深切的感情、精彩生动的演绎,赢得了这座因抗洪英雄而得名的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师生的认可。
(原载于《中国新闻出版报》3月12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