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规,检查寒假作业是众多老师的“开学第一课”。寒假作业,你做了吗?作为家长,有没有“代笔”?除了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外,孩子们还做了哪些额外的“寒假作业”?本报记者分兵多路,对寒假作业做了相应的调查。
每年寒暑假开学前,杨女士都要抽两天时间为孩子的作业“查漏补缺”。杨女士的儿子目前读小学三年级。今年寒假,她照例要求儿子计算好可利用的时间,每天按进度做寒假作业,不会做的先空着,等最后再上网百度,“度不出来的再由她“查漏补缺”。
无独有偶,孩子刚上小学二年级的程先生,说起孩子的作业,也有些无奈。他举例说,孩子语文寒假作业中有一道猜谜语,在高校工作的他想了半天也猜不出来,最后只有问“度娘”。
程先生说,寒假作业中的部分题目兼顾了知识性、趣味性,但像这样的题目,却有点像脑筋急转弯,没有规律可循,即便做了,也没什么意义。
今年寒假,很多小学生被要求寒假期间乘一次地铁,然后写一篇乘坐地铁的感受。而有的就不这么简单了,孩子在汉口某小学二年级就读的家长李女士说,孩子不仅要写坐地铁的感受,还要以“感受地铁新武汉”为主题办一张小报。为了办好这张小报,李女士过年期间带着女儿来回坐了6趟地铁,她还从网上搜集了众多关于武汉地铁的资料,代替女儿办小报。
是“实践作业”还是“闹眼子”
“我们今年的寒假作业完成得有点牵强。”武昌某初一学生小王在接受采访时说。
去年放假时,小王的老师除了布置一般的书面作业外,还给他们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寒假作业”:找一家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房间、做顿饭。
寒假里,小王和几个同学一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一家敬老院。等说明来由后,敬老院的负责人直摇头:“我们有专门的护工,不需要你们这些伢。”
为什么啊,我们是来献爱心的啊?这位负责人说:“你们不专业啊,万一弄出点什么麻烦,搞出安全事故来,谁负责啊?再说,你们自己在家里做过饭吗?给老人做饭吃坏肚子哪个来管啊?”一席话说得几个“小伙子”面红耳赤,扫兴而归。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越多越多的老师在布置寒暑假作业的时候“赶时髦”,布置一些“实践作业”,可有些作业在实践过程中,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省事。如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学一门乐器,但这在无形中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有的老师要求学生上街调查车辆通行情况,但孩子太小很危险。
“老师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一定要考虑到可行性,不要让学生们做‘闹眼子’的事情。”武汉积玉桥学校校长祝正洲认为,布置作业求“新”不是坏事,但前提是要“新”得有水平。
“培优作业”占了半壁江山
实际上,和校内布置的寒假作业相比,学生们真正认真完成的却是校外培优布置的各种试题和试卷。
记者在我市部分培优机构了解到,今年寒假是近几年来最长的,总时间将近一个月,而武汉的培优机构也将培优的时间安排得非常满。
在洪山广场附近科教大厦内一家培优机构,孩子们年前要上课到2月3日,年后则从2月20日左右就开始了新学期的培优,休息时间仅半个月,但3月1日,该机构就陆续安排了各个年级的分班考试,比正常的学校上课更紧张。
在武汉其他培优机构,类似的课程都非常紧,机构内部开学第一周的分班考试也成为常态,就像假期中悬在孩子和家长头上的一把剑,随时提醒着孩子要努力学习。在记者了解的近10家培优机构中,每家都在寒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了至少两张试卷,且每天都有课后作业。每周还会组织一次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进行摸底。
一家培优机构的负责人认为,学生校内寒假作业难度低,内容单调,对学生没有挑战性,加上开学后学校对寒假作业的完成也并不重视,所以学生完成情况不好,而培优机构的作业,和假期前的学习有连贯性,老师们批改得也非常认真,孩子们完成的状况隐瞒不了。加上开学后的分班考试,每个孩子都有压力,作业自然质量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