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南科大鄂籍学子话校园
发布日期:2013-02-18 09:12:00 来源:楚天金报

  “全校只有230名学生,但‘强人’多啊,刚进校就感受到压力……”南方科技大学,一所肩负高校人才选拔培养“试验田”使命的大学,去年以“正式身份”在国内开始招生,揽得楚才20人。昨日,4名回汉度寒假的大一学生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们以半年来的感受,揭开了南科大的“神秘”面纱。

  有事没事 找找导师

  女生周林去年从水果湖高中考入南科大,刚入校时她感到学习吃力,简直比高三还辛苦。可喜的是,一名位列“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简称)名单的教授是她的导师。周林向导师诉说她的困惑,导师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帮助她制定学习计划,一步步实施……

  在南科大,大一大二是不分专业的,大三再按学生们的意愿分专业。每个教授包括院士在内,都要承担3至5名学生的导师职责,对于学生们来自学习、生活方面的困惑,会给予及时的帮助,“找导师聊天”是南科大学生特有的权利。

  南科大的教授中,几乎人人都有着令学生们“膜拜”的头衔:院士、“千人计划”及“孔雀计划”(深圳推出的引进高技术人才的项目)高层次人才。就拿中科院院士唐书贤来说,他担任物理教师,课程讲授、课本都是全英文的。

  学习自主 社团活跃

  自主、充实而忙碌,这是湖北学子在南科大半年来的最深感触。

  毕业于武汉十五中的罗登,最大的感受是充实。他说这并不是说南科大的课程排得非常满,只是有的课程有难度,特别是消化教授们的讲授、啃下物理和化学的全英文教材,是需要费工夫的。尽管这半年来学得挺累,但他学会了做论文、查阅文献、拿下英语已经不成问题,“我们现在都是享受免费的大学教育,如果不努力拿到学分,就得自己花钱修学分了!”

  “学校虽然只有230名学生,但是学生社团不少,而且都很活跃,”从武汉三中毕业的万子龙喜欢这种活跃的氛围,“学生会从章程制定、成员的选拔、正式成立,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学校给了学生们极大的自主空间。”学生会经常发起投票,第一时间将学生的心声、意见转达给校方。

  武汉外校毕业生吴思思,是南科大学生会活动部成员,这半年来她每日都是忙碌的,为学习、为工作。她说,有好多次,为了完成学生会的工作,她忙到凌晨1时才回寝室,第二天如果有课,6时多就得起床……“忙归忙,但我很享受这种带劲的校园生活!”

  学生不多 强人不少

  尽管南科大的学生人数并不多,但4名湖北伢感受着“浓浓的大学氛围”,“强人”是他们绕不过去的话题。

  他们告诉记者,南科大允许学生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学习,几乎没有教授上课点名、严惩逃课的现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一些学生自学能力超强,宅在寝室里就把半年的课程解决了一大半;那个电脑游戏打得最好的,往往也是成绩最好的。

  万子龙的一名室友有着超高的智商,平时他只要求自己各门学科合格,多出来的时间,他会用来自学计算机编程……校园里总能见到一名男生活跃的身影,热衷社团活动的他,为了组织好活动,几乎每天凌晨2时才回寝室,功课也不落下,能力就这样被锻炼出来,他成了校园公认的“强人”。

  罗登说,刚入校时压力就有了,“你会发现身边的同学个个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而且都那么优秀。在这样的环境中虽有压力,但我坚信只要跟着他们一起往前冲,将来我也能如此优秀。”

南科大鄂籍学子话校园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