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地图上,湖北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红点,不过在这里,却汇集了140多个国家的万余在华留学生,数量在全国排名第八。而就在前晚,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盈晖在汉吹响了留学中国的“集结号”:2020年,将中国打造成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留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武汉这所城市的爱:“这里所有人什么都能吃,也什么都吃得到,每天早上芝麻酱的香气无所不在……”
人数猛增
留学生宿舍楼不够用
日前,华中师范大学来华留学生规模再创新高,以2435人成为省内高校中外国学生最多的学校,武大、华中科大则分别以2300人、2200人紧随其后。这三所高校囊括了我省近七成的来华留学生。
留学生的增加,最直观的体现是住宿。华中师大留学生公寓,共有1030个床位,但这对该校拥有的2435名留学生来说,显然是供不应求。不算走读生,还有一两百人只得自己在校外找住宿。据记者了解,华师今年就拟建3000人的公寓,其中主要供留学生居住。而这种情景并非华师一家,目前武汉一本院校基本都开辟了留学生专属园区,仍一铺难求,众多院校纷纷扩建留学生住宿区。
融入武汉
爱上热干面会讨价还价
来自乌干达Joanita,18岁来到中国。入校第一年,她首先就学会了讨价还价,“老师教我们说便宜点,后来我还会跟商店说打折。”现在Joanita的汉语已经说得相当不错了,她就每周六到华师的西区集贸市场购物。现在她和卖菜的阿姨已经很熟了,每次买菜就直接走到阿姨的菜摊前,热情地跟阿姨打招呼,“阿姨,最近好不好?过得怎么样?”卖菜的阿姨会熟练地帮她选好一袋鸡肉和四个土豆。
“吃了冇撒”这句话,来自巴基斯坦的勇强说起来很地道。在湖北中医药大学4年的学习和生活,让他对武汉有了很深的感情。他说,自己一开始不太喜欢武汉名小吃热干面,觉得味道很奇怪,但是每天早晨无时不刻的闻到芝麻酱的香气,也就慢慢能够接受这个口味。
黄色皮肤,黑色短发,如果不是一口像港台腔的中文,或许不会意识到泰吉是来自泰国的留学生。在泰国学过汉语,泰吉在浏览中国大学的招生广告时,她一眼就被华师宣传图片上美丽的秋景吸引了,“当时就喜欢这里秋天的叶子。”她回忆着,忍不住笑出了声。
就业去向
95%的学生选择回国
虽说近年来,来中国的留学生数量年年递增,但真正选择留下的人并不多。来自巴基斯坦的勇强,选择到湖北中医药大学学中医,是因为中国学费便宜。“巴基斯坦学习西医大概在每年五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在湖北中医药大学学费为两万二千元,这为家庭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经济负担。”勇强说,明年6月,他就会回到巴基斯坦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争取在祖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泰吉在泰国已经工作了,完成4年的深造后,她将回国再找份工作。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楠表示,来汉就读的留学生中,以学习医科、理工科和语言为主,但95%的留学生都会选择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