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街小学(六渡桥校区)原本是一所薄弱学校,2010年7月,由六渡桥小学更名。当时,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不到50人,个别年级甚至没有一名学生。短短两年多时间,学校生源出现明显回流,“目前,学校一至三年级有学生200余人,其中去年秋季新入学90人,两个班的规模满员。”黄陂街小学校长范永岁介绍,该校区先后投入300多万元进行设施更新,从黄陂街小学(本校)调入13名优秀教师,还制定了骨干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非热点校’改由‘热点校’来统一管理,师资共享,推行集团化管理之路,这也是被逼出来的。”江汉区教育局负责人称。
集团化办学,能有效遏制“择校热”,消除校际之间的差异,最快地提升薄弱学校实力,能让更多孩子“上好学”。江汉区在武汉市走在了前面。目前,该区有3所小学采取集团化模式办学,它们分别是:黄陂街小学(有本校、长沙巷和六渡桥校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有新华家园和红光校区)和滑坡路小学(有滑坡路和展览馆校区),不少校区就是整合了以前的薄弱学校。
黄陂街小学(六渡桥校区)二(7)班陆新语同学的妈妈说,她女儿“幼升小”时,有过犹豫,到底是像邻居一样出钱择校进“热点小学”,还是不花一分钱进家门口的学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孩子上了黄陂街小学(六渡桥校区),孩子进校后表现完全出乎她的意料:性格变开朗了,学习自觉性大为提高。这位妈妈跟记者算了一笔账,“邻居家的孩子托关系,欠人情,出择校费,至少比我多出了两三万块钱!我相信我的选择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