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自制机器人“讲解员”
发布日期:2012-10-05 09:10:00 来源:荆楚网

  “你好,欢迎参观校史馆。”10月4日上午,布展面积达4500平方米的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正式开馆。在该校机械厂旧厂房基础上改建的校史馆,全红砖场馆外形,显得历史感十足,而多媒体厅里摆放的一个现代化智能机器人,最吸引人们的眼球。

  会模仿参观者“跳舞”,会进行人机对话回答提问,还会眨眼皱眉“卖萌”,通体为白色玻璃钢、衬着橘色裙边的机器人“小麦”,一出现在展厅里,就被参观者团团围住。机械学院学生张涛站在“小麦”面前向它招手致意,“小麦”也热情地抬起右手轻轻摆动说着“欢迎”。机械学院大三学生柏文治告诉记者,这个身高1.75米、体重90公斤的轮式机器人,完全由该校机械创新基地的学生设计完成,前后历时近半年,参与人数达百余人,耗资8万余元。“它的肩部有摄像头和传感装置,能接收动作信号、测量人机距离。内部结构则相当于一台小电脑,各种控制软件指挥着它完成人机对话、模拟动作、校史馆景点介绍等工作。”柏文治说,今年3月听说学校要建设校史馆,机械创新基地的同学们就有了打造“华科造”机器人讲解员的想法。工业设计系的学生设计外形,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打磨构造,软件学院学生调试程序。“最困难的是机器人外形模具的制造。”柏文治坦言,为了节省经费,除了电路板等装置,“小麦”基本由创新基地的同学们纯手工完成。接下这个任务时,负责外形模具制造的几个工业设计系同学还在上大一。“每一个细节都要首先在石膏上雕刻好,熬通宵是常事。”柏文治笑着说,为了能让“小麦”跳舞时更加自如,其手臂支撑杆上包裹的玻璃钢材料最后被同型号、更轻便的矿泉水瓶代替。“涂上油漆之后,如果不伸手摸,很难看出‘小麦’这么弱不禁风。”

  现在,“脚下”安装了3个全方位转向轮的“小麦”能无障碍地在多媒体厅内带路、介绍景点,同时进行简单的人机交流。“由于时间和人力的关系,这个产品还很粗糙,不管是外形还是功能,目前只能说是初步实现了我们的设计理想。”柏文治说,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和完善后,“小麦”二代不久也将面世。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自制机器人“讲解员”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