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7月8号下午,在武汉炎炎烈日下,武汉大学“铭刻青春印迹•喜迎十八盛会”实践队,到达其中一站——武汉钢铁集团——参与为迎接共青团“建团九十周年”的纪念活动而开展的了解基层团建的具体情况实践活动。此次访问具体意义是了解武汉钢铁集团集团团建情况和成功经历,认识并借鉴其经验,为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做好基础。
经过几重曲折的小巷,实践小组来到了武汉钢铁集团宏伟的大楼,高楼摩天耸立,在炎光下熠熠生辉。工作人员热情的接待一行人,将实践小组引到团委办公室。接受采访的武钢宣传部的部长徐颖。
这次实践的主题是为迎接共青团“建团九十周年”的纪念活动而开展的了解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经验走访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分工合作。访问之前,小组内部进行了分工,分别地询问了武钢集团团建与青年员工的具体情况,在此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挑战与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及如何实现创新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并进行拍照、录音。
辉煌的业绩背后,一定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徐部长在肯定与具体陈述青年工作的重要性的同时,指出在武钢集团指导青年工作的151工作格局并加以具体阐释。第一个“1”指的是工作总线,即育人与创效。育人指利用武钢共青团锻炼青年员工的工作能力,提升其素养,创效即领导大家的思想统一于企业的建设;“5”指的是指的是五大工程,即思想教育工程、创新创效工程、人才培养工程等等,并围绕这些工程同时发力、同时工作;最后一个“1”指的是让每一名青年都成为乐于互助、勇于担当的武钢阳刚青年。徐颖部长侃侃而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强大家的理解,使大家对武钢这个大型国有企业的了解进一步的加深,也让大家明白武钢成功的必然之处。
这次实践,深刻让实践小组队员体会到基层团组织在企业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加强思想引导、增强凝聚力、提升整体合力、激发创新思维。特别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基层团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更为重要。从武钢的经验中,实践队队员们发现,创新的源泉在基层,创新的思维需要活力。只有基层团组织充分发挥辛观能动性,大胆创新,在生动的团建工作实践中总结出鲜活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才能为共青团凝聚力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才能更好的激励青年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今天的实践,不仅使大家更加了解了武钢,完成了预期的任务;而且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今天的辛劳与汗水变得极具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