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质高中建设、中心城区中小学配建、幼儿园新改扩建……昨天记者从武汉市教育重大项目建设总结表彰会上获悉, “十一五”期间,我市共投入资金50亿元用于教育五大工程,弥补基础教育五大“短板”,缓解择校热,成效明显。
【立项】政府斥资50亿解民生热点 “五大短板”变“五大工程”
普九达标后,武汉市基础教育仍存在一系列“短板”:普通高中优质资源不足,老百姓“上好学”的需求不能完全满足;义务教育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大,“择校热”仍未降温;“上幼儿园难过考公务员”,学前教育公办资源短缺;新建小区配套学校不到位,入学“盲点”频现等。
回应民生热点、破解发展难题,“十一五”期间,武汉斥资50亿投向“五大工程” ,所有建设资金均列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
【破解】今秋12所公办园投用
今年秋季武汉市将有12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其中两所为新建小区配建幼儿园。
去年武汉市共投入2.26亿元,完成首批5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工作,提供入园学位1.2万个。今年,武汉市将新改扩建50所幼儿园,其中至少10所在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这10所幼儿园大多位于江夏、蔡甸、新洲、汉南等新城区。
武汉市《关于加强我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今年2月出台,明确要求小区住宅面积达15万平方米或居住户数达1500户及以上的应配建幼儿园并交给政府。
武汉市教育局表示,随着我市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的推进,2015年,武汉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将达到85%以上,力争公办幼儿园达到总数的60%以上。农村每一乡镇建成一所达标的公办中心幼儿园。
曾几何时,孩子的学位问题是很多家长心头的焦虑。此学位非彼学位,不是大学的学位,而是学习的位置、名额。
今年,武汉将投入2亿元在中心城区配建9所中小学。其中,拟于今年9月份开学的学校有2所,分别是位于南湖瑞安路附近的南湖中学(原为机场路学校),和位于汉阳郭茨口地区的知音小学(原来二桥小学)。
目前,由于新建住宅小区增加,迁入人口大幅增加,在武昌南湖地区和汉阳郭茨口地区,现有的中小学的入学学位比较紧张。据介绍,新建的南湖中学可容纳1800人,知音小学可容纳1200人。两所新建的学校投入使用后,可缓解两大地区入学学位紧张的问题。
目前,20所优质高中已有 17所完工,扩大
校园93.8公顷;完成215所公办初中标准化建设;建成17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食堂、宿舍23.1万平方米;完成36所中心城区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建设;完成首批5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增入园学位1.2万个。
群众得到实惠:有74.25%的学生进入“好高中”;家门口的“好学校”降低了市民择校愿望,去年义务段“择校”比例不到4%;农村小学、初中住校学生分别占20%、56%;学校布局“盲点”消除,中心城区部分地区入学矛盾得以缓解;去年,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同比提高3.13%。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开始武汉市将实施小学标准化等工程,让更多人在家门口上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