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农科学子退学去圆“哲学梦” 专家“尊重但不鼓励”
发布日期:2012-06-24 09:33: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为了追逐自己喜爱的哲学,24岁的杨光从华中农业大学退学。面对周围的争议声,他昨日向本报记者表示,自己还会坚持下去。不过教育专家称,虽然尊重杨光的选择,但并不认可他的行为。

  农科学子有个“哲学梦”

  从高中起就喜欢哲学的杨光,2007年却成为华农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然而,他心中的“哲学梦”并未熄灭,常到外校“蹭”哲学专业课。

  “华科的‘素质讲坛’每周有好几次精彩讲座,不能去就下载网上的录音听。”杨光说,华科举办的哲学、文学等讲座他听了不少,此外武大邓晓芒和赵林老师的哲学史,也是他常“蹭”的课程。

  2011年,曾两度休学的杨光觉得“在学校待下去可能会离梦想越来越远”,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退学。当时父母虽然不同意,却碍不住杨光的坚持,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这一结果。

  退学加入“蹭课网站”

  回到老家南京后,杨光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延续他的“蹭课”生活。期间适逢一个提供自学学术视频资源的网站招人,拥有长年“蹭课史”的杨光顺利进入该网站,负责部分高校学术视频录制。

  “在这里,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大师,和他们面对面交流。”杨光说,和大师交往让他获得了很多人生启示,这是学校是很难获得的。他觉得这是另一种学术道路,但很适合自己。

  “理想如星辰,或许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以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杨光说,他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坚持下去。

  专家“尊重但不鼓励”

  提起杨光,他曾经的辅导员、华农园林学院老师陈炉丹老师仍印象深刻。他昨晚回忆说,杨光在校期间把业余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哲学和文学的学习中,但专业成绩尚可。不过对于杨光退学的做法,陈炉丹虽然表示尊重其选择,但他同时认为这条路存在很大风险,不鼓励别的同学效仿。

  “学校有很多资源在校外是不具备的。”华师教育学院教授范先佐认为,选择退学去追逐梦想,成功概率实际很低,针对部分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大学生,他认为选择辅修或转专业更为稳妥。

农科学子退学去圆“哲学梦” 专家“尊重但不鼓励”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