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恩施5月24日电 (姚祯发 江婷婷 王波)湖北民院临床专业大二学生姚登湖,至今求学16年,其学费全靠自挣。23日,记者在湖北民院见到了这位来自湖北利川建南镇联合村的农家子弟姚登湖,他告诉记者,自他上学读书起就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姚登湖介绍,由于出生在贫穷的边远山区,从小就面临着生活的艰难,父辈们世世代代靠种田为生,家里的年收入加起来还不够他交学费,一家5口人的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上学读书简直就是奢望。
姚登湖的姐姐比他大3岁,在要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时候,学费还不知从何说起,那个时候,农村的人还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父母也有意觉得姐姐没必要上学。万般无奈之下,姚登湖安慰姐姐道,“没关系,爸爸妈妈没钱供你读书,我帮你!咱们家后山上不是长有火头根吗,那个是药材,咱可以挖来卖钱,然后上学。”
这样,姚登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上背篓,带上锄头,径直奔向后山挖药。姐姐见弟弟态度如此坚决,也加入到了“挖火头根”的行列,父母见此情形,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劳作休息的时候,也帮姐弟俩整理好晒干的火头根,次日拿到药店上去卖。三个月过去了,姐弟俩的辛苦没有白费,挖药材换来了145元钱,姐姐终于圆了求学梦。
在姐姐上学的那段日子里,姚登湖仍坚持每天一个人去山上挖药材,“多挖一点,我就可以多挣一点钱,再过两年我也要上学了,我得为自己的学费做好准备”。
手上的水泡被磨穿了,而后又起了茧子,姚登湖从未向父母提起过,他悄悄地用废布做了一双手套,戴上后继续挖药,无论春夏秋冬都如此。2年内,他共挖得火头根600多公斤,换来了2300多元钱。
6岁那年,姚登湖上学了,面临着2个孩子上学,在父母极力维持的情况下,家里的经济来源还是满足不了他们姐弟俩上学的费用。“这怎么办?要不我再晚几年上学吧!等你出来了,我再上学也不迟。”姚登湖跟姐姐商量。没想到姐姐训斥了他一顿,“你怎么能不读书,父母的希望可全都寄托在你身上,要辍学也轮不到你!”在几番争执后,姐姐含泪告别了学校,那一年,要是姐姐再读一年就可以小学毕业了。
就这样,姚登湖一边挖药才挣钱一边继续读书,并立下志愿要走出大山,学好知识,为相亲们服务。
朝着这个梦想奋斗,他每天都得抓紧时间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他这样做是为了省掉在学校的50元住宿费。由于是走读,他每天要比住读的学生少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为了把时间节约下来,他选择用走路时间来记单词,用喂猪的时间来背诗词,就这样,三年下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县重点中学,并获得了学校2000元的奖金。期间,他的学费全是靠自己省吃俭用,卖农产品换来的。
2010年9月1日,姚登湖考上了湖北民族学院
目前在学校每年5000多元的学费,外加4000多元的生活费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姚登湖充分利用课余的时间,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每个月还可以领到300多元的工资。另外,暑假期间,他利用自己办辅导班、当推销员、营业员等,挣得每年的学费。如今回忆起来,在他进入大学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做过17类大小兼职,充分体验了社会的中下层生活。
大一结束的时候,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校的乙等奖学金,“我觉得我现在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而且每个月还可以向家里寄一部分钱给父母花”。姚登湖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谈及未来的打算,姚登湖说,“在读完五年的临床医学后,我还会坚持考研、读博,将来以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的身份,完成自己的医者梦;另外,姐姐为了我放弃了学业,将来有了好日子,定会好好报答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