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培训机构“忽悠”学生意欲何为
发布日期:2012-05-20 10:23: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现象:动辄收费上万 学生收获甚少
 
  小袁是北京一所公办学校三年级的学生,为了突击英语特长,妈妈给她报了一所知名英语培训机构的提高班,一年收费1.5万元,分两次交,学了不到半年,孩子的口语不但没有明显提高,反而产生了厌学情绪。这时该培训机构追过来说,该交下半年的培训费了,否则不给保留名额。小袁妈妈很苦恼,继续交钱又没看见明显效果;不交又担心将来上不了该培训机构承诺的某所名牌初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和小袁妈妈有一样遭遇的还有很多家长,他们的孩子每个周末奔波于各个课外班之间,课余时间全被占用,效果却不明显。这些被“忽悠”的家长后面,是数量可观的各种民办培训机构。据统计,全国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
 
  近日,第二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围绕“民办培训教育、资本与品质提升”这一主题进行交流探讨,提醒民办教育机构不能不顾质量,为了圈钱而“绑架”广大的家长和学生。
 
  “目前,教育培训机构数以万计,但大部分培训机构近两年以资本为主体在做事情,很多人做培训的目的不是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来使孩子成长,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圈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明确表示,“绑架”学生和家长是什么概念呢?比如说一下子就收家长几十万块钱,连续设计3到5年的课程,教师质量好与不好都得在培训机构呆很长时间,机构就可以利用收来的预付款进一步推动发展,不断地建新的培训点,最后打包转卖或上市,但是却很少考虑能否提供优质的服务。
 
  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认为,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对学生所施加的任何有目的的影响都是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应当是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培训机构追求的目标。
 
  原因:众多机构到教育培训市场“跑马圈地”
 
  今年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10周年。据了解,该法颁布10年来,民办培训教育行业蓬勃发展。德勤数据显示,中国教育培训市场产值到2012年年末预计将达到9600亿元,其中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增长率更是高达16%,并呈现逐年上升势头。
 
  目前,许多机构和游资看到这个市场的潜力,纷纷进来“跑马圈地”,在民办培训教育行业迎来发展高峰的同时,也明显存在扩张过快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比如说人才匮乏、教学力量薄弱、教学品质不高、课程巧立名目、资金缺口等问题。某些民办培训机构为了生存下去,想尽一切办法“绑架”学生。
 
  而某些家长愿意被培训机构“绑架”,是因为某些培训机构与公立名校私下的交易,即从课外班上选择优秀学生,作为学校生源的保证。尽管某些培训机构只有3到4个名额,但却借此“忽悠”几百个学生来“陪读”,从而使大笔的钱进入培训机构的腰包。
 
  一名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表示,跟公立学校的公开合作是正常的,比如说一个学校开设一个国际班,却没有合格的老师教出国考试,就通过公开竞标交给培训机构来做,学校给培训机构多少钱,就帮学校为学生教多少次课,这已经成为业内大家都接受的游戏规则。
 
  办法:培训机构的生存面临四大洗牌
 
  业界专家认为,教育培训行业要健康发展,既要遵循市场规律,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未来还要经过市场、政府、资本与自身的四大洗牌过程。
 
  第一是被市场洗牌。就是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让老百姓自由选择好培训机构,培训机构的总量尤其在大城市就会开始减少。
 
  第二是被政府洗牌。比如说像“占坑班”,教育和工商管理部门可以对公立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的这类不规范行为进行清理。
 
  清理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对培训机构定几个规矩,让培训机构交500万元到1000万元的抵押金,交完了以后只要发现跟公立学校联合竞争、搞“占坑班”,只要发现有贿赂行为,押金没收。这样一来,政府洗牌的效果会比较明显。
 
  第三被资本洗牌。资本的力量必然会导致一些不适应市场规律的教育培训机构迅速死掉。
 
  第四被自己洗牌。如果培训机构的质量不过关,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最终不得不被淘汰出局。
培训机构“忽悠”学生意欲何为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