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武汉弘桥小学“小班化”引来“择校大军”
发布日期:2012-04-06 09:31:00 来源:荆楚网

  在武汉市汉阳区弘桥小学,全校32个班个个都是“小班”,平均每班33人。4月5日一项统计显示,全校约有1/3的学生有特长,不少人还参加艺术考级,这是实行高效率“小班化”教学的结果。

  在武汉市中小学中,全校都开设小班的十分少见。由于“小班”受到热捧,引来了来势汹汹的“择校大军”,弘桥小学备感压力。

  全校都是“小班”,每班三十多人

  眼下正是部分小学接受报名咨询的时间。昨天下午,弘桥小学校长刘筱青遇到好几个来问询的家长,他们都是冲着“小班”而来的。

  弘桥小学的“小班”从2000年开始试点,起初只有2个班,2006年以后全面铺开。如今,全校近1100名学生,分在32个教学班,平均每班33人,最多的一个班也就38人。“以前每班最少四十多人,最多的我教过50人一个班,点个名都要占用课堂好几分钟。”三(5)班班主任吴丽华说,实行“小班”上课后,老师能关注每个学生,学生参与面广,人人都有机会发言,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今年,三年级一名男生从该区另一所名校转来,此前他所在班50多人,这名不爱发言的男生未引起老师注意,可在弘桥小学,老师发现后及时点他发言,如今该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不少。

  挡不住择校生,曾想打退堂鼓

  目前,武汉市一般公办中小学每班学生一般在45人左右,在一些优质学校达到每班近60人。像弘桥小学这样的“小班”,自然容易受到热捧。

  对于对口辖区内的生源,弘桥小学无条件接收,而对于跨片区择校生,学校尽量往外挡。校长刘筱青称,每年有就读意愿的新生有四五百人,可学校只能收不到两百人,辖区内的有约一百人,剩下300多个报名者争抢不到一百个名额。

  去年,弘桥小学本打算只招5个班,但是择校生太多了。“各种关系找来的,我们实在扛不住,多收了一个班。”校长刘筱青说,每年招生时节都很犹豫,要不要打退堂鼓。

  据了解,该校部分“小班”是日托班,需交纳在校食宿、管理等基本费用。除此之外,“小班”像其他学校一样正常收费。

  教室师资不够,学校压力重重

  去年,省教育厅、武汉市教育局先后发文,倡导义务段中小学实行“小班化”教学。武汉市教育局要求,试点的“小班”,小学不超过35人,初中不超过40人。

  可是,实现“小班”需要高昂的“成本”。让刘筱青备感压力的,是师资和校舍。按现有教师1:19.5的配备比例,学校无法满足“小班化”的需求,至少还要增加30名教师。由于解决不了编制,学校另外聘用了十几名教师。

  没实行“小班化”前,校舍和功能室够用,如今班级多了直喊挤。副校长沈小雯说,学校此前有3间音乐教室,由于班级增加,音乐室充作教室,如今只剩1间。

  “有时候我想,两个班一合并,师资、校舍问题就解决了。但这样一来,‘小班’实践就失败了。”校长刘筱青说,上海、江苏很多小学都实现了“小班化”,而在武汉真正意义上的“小班”还是凤毛麟角。她希望有关部门提供支持,让“小班”走得更远。

 

武汉弘桥小学“小班化”引来“择校大军”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