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武汉市南湖学校向初中生推行“另类惩戒”
发布日期:2012-03-17 09:50:00 来源:荆楚网

  学生违规违纪,听到的不是“你到办公室来一下”,而是“等一下会有小记者采访报道你”……这是近日开始在武昌南湖学校初中部推行的“惩戒”举措。

  在教育惩戒陷入“两难”的今天——有的谈“惩”色变当管不管、有的则简单粗暴“痛下狠手”。南湖学校这一“另类惩戒”措施,则引发了热议。

  一种探索

  违纪违规要接受校园记者采访

  前日记者在南湖学校初中部看到,几期校园小记者采写的报道《校园风》贴在公示栏里(如图):“最近在学校里发现了一个不好的现象,有两名同学竟然在校园里放鞭。当记者询问两人是否知道禁鞭令时,他们承认了错误……”

  《校园风》学生记者团团长王雪枫告诉记者,本学期开始,小记者们的任务是采访报道违规违纪现象,目前已经报道了包括用打火机在学校里烧纸、在墙上涂鸦等5个典型个案了。采访报道主要是描写违纪现象、采访当事同学的内心感悟,并提出批评建议。

  “小记者采访报道的形式,其实是一种‘同伴互助’,学生间更有信任感。能避免学生对老师、家长说教式批评的排斥。”副校长喻波南表示,学校会将他们的采访稿进行审阅后再张贴出来,对被报道的学生给予重点观察。

  因带一次性饭盒进校园而被报道的王同学说,这样的批评方式不像往常校方批评那么严肃,自己心理上更能接受,“以后不会再犯错误了”。

  两种声音

  公开报道是否伤害学生自尊心

  学生们对于这种“惩戒”方式怎么看?记者在学校随机采访了10名学生,6名学生表示认可。七年级一学生说:“被报道出来后,当事学生会比较后悔,以后肯定不敢再犯,这对大家都有警示教育意义。”不过,也有4名学生认为做法有些不妥。八年级一名学生认为,“犯错的学生应该接受批评,但公开报道出来,报道写的实名,会伤害自尊心。我觉得私下谈话比较好。”

  副校长喻波南说,该校在德育教育中推行“每日三省吾身”的修身方法,对学生进行自省教育,而小记者采访报道违规学生的做法,也是自省教育的延伸,通过采访挖掘学生内心,让他们自己认识问题,反省得失。他还表示,学校将对小记者们进行培训,让他们征求当事学生是否愿意用实名接受采访的意见,如果不同意,报道时则用化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他说:“学生采访报道教育的都是一些小的违纪情况,如果是比较严重的违纪情况,比如逃课、沉迷网络,则由老师进行教育。”

  观点:惩戒教育要以不损害学生尊严为前提

  近年来,各地不断有学校和教师因惩罚学生被家长告上法庭,教育部门也三令五申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体罚还好界定,可“变相体罚”却让人摸不清道不透,导致一些学校和教师谈“惩”色变。

  “教育惩戒的目的是引导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南湖学校的这个措施是对教育惩戒方法的积极探索,值得鼓励。但是采访报道会给学生带来压力,这个方法到底是否科学还有待实践检验。”华中师大教育学院院长涂艳国教授表示,现在的小孩受家长保护较多,老师普遍感觉学生难管。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惩戒,考验着教育工作者的智慧。

  省特级教师张基广则认为,学校、教师在维护学生人格尊严与学校合法的教育惩戒方面一定要把握“度”,要以“不损害学生的人格尊严”为前提。

武汉市南湖学校向初中生推行“另类惩戒”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