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北约”“华约”大联考通过率低 八成考生成陪练
发布日期:2012-02-12 09:49: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昨日,记者随机调查了50位陪考的学生家长,多数表示其子女没有刻意为自主招生做准备。尽管受访家长均表示孩子平时成绩均在600分以上,但因为自主招生通过率很低,让八成以上的考生最终还是成为“陪练员”。
  记者了解到,高考复习时间紧迫是大部分学生“裸考”的主要原因,武钢三中一考生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平时晚自习上到10点才下课,周末也只休息半天,根本没有时间为自主招生考试准备,这次来参加考试,也是请了一天假。
  最终能闯过层层关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毕竟是少数,这让许多参加考试的学生沦为“陪练员”。以清华大学为例,今年,我省报名参加该校自主招生的学生有200多人,而依惯例,最终只有40名左右的学生能取得该校自主招生资格,通过率在20%左右。“北约”成员武汉大学,今年全国报考的学生有6000多人,最终招生计划在700人左右,通过率也不足20%。
  在襄樊四中就读的小朱通过了川大的初审,参加此次笔试,只是为了体验一下自主招生考试的气氛,小朱的父亲在考场外说,孩子并没有什么成绩压力,“权当练兵吧”。
  考点外,一些培训机构在分发自主招生面试培训传单,但是多数家长表示,如果孩子通过了笔试,也不会为了面试而特别准备。“面试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知识面和个人综合能力,没必要进行特别的准备。”一名考生家长说。
  不过也有部分考生家长表示,在参加这次考试前,他们上网搜索了一些往年的考题来复习。而武汉一些高中,如武汉二中,则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进行了培训。郑博仁是来自武汉二中的考生,他说,班上40多名同学就有30多人参加这次考试。寒假期间,学校将有望考取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尖子生集中起来,开一个培训班,专门迎接这次笔试。“我也报了培训班,整个寒假都在准备自主招生考试。”他说。

  分析

  自主招生“花样多”,政策外松内紧
  今年取得资格学生或将减少

  清华大学的“新百年自强计划”、中国人民大学的“圆梦计划”、复旦大学的推优直选“望道计划”……今年,国内众多名校纷纷效仿北大09年推出的“校长实名推荐制”,推出了各种自主招生“计划”,花样颇多。
  知名高招研究专家张才生分析,高校热衷于推出各种“计划”,既体现了生源竞争,也预示了高校自主招生在朝着更加多元化、细分化的方向发展,每个“计划”都有针对性很强的招生对象。
  某国内顶尖高校招生负责人透露,今年的自主招生政策是“外松内紧”,“‘计划’频出,看似自主招生计划要增多。但今年教育部再次重申‘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不得超过5%’的限定,而且会卡得很严,所以最后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可能不如去年多。”一些专家表示,教育部的禁令也是为了给眼下由“联考热”带动起来的自主招生暂时降一降温,提醒考生,各高校自主招生都有名额限制,报考名校,传统的高考仍是主要方式。

  两大自主招生联考同天“火拼”
  是减负?还是逼学生提前“站队”?

  与往年不同,今年“北约”11所高校与“华约”7所高校的两大自主招生联考时间没有错开,而选择在同天“火拼”。考试时间“撞车”,有人欢喜有人忧。
  襄阳四中的一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本来打算报考“北约”联盟中的武汉大学,并尝试一下“华约”联盟中的浙江大学,但两联盟笔试时间重合,不得不“二选一”。
  几大联盟的考试时间被质疑已久,有高校招生负责人称,时间“撞车”是为了让学生减负。因为去年两大联盟自主招生安排在同一周末的两天进行,一批尖子生连续赶场,考到晕、考到吐的情形屡见不鲜。
  不过,有业内人士透露,错时开考容易出现一个学生手里同时持有几所学校的“录取通知”,给录取增加麻烦。考试“撞车”的真正原因,主要是避免学校出现上述情况。“比如一个考生同时获得北大和清华的自主招生资格,高考分数也特高,填报志愿时就会很纠结,到底是报北大还是清华?而两大高校也都要花力气争抢这名高分学生。”如果各个联考时间不错开,就有明显的排他效果,考生必须提前“站队”。

  观察

  由赞扬到质疑,由招“特殊人才”沦为“掐尖”
  自主招生走到十字路口

  考场紧张的神态、家长企盼的眼神、层层拉起的警戒线……昨日的湖北大学,俨然高考的一幕幕再现。不少家长说,“北约”“华约”的自主招生考试,就是一场“小高考”。
  今年,高校自主招生制度走进第十个年头。因为触动了“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此举一度被誉为“我国高招制度的破冰之举”。但不少专家认为,时至今日,自主招生已越来越偏离它的最初设定,“掐尖”“抢生源”不时与它相伴。“我们家孩子成绩虽然不错,但很少考到600分以上,这次通过考试很悬了。参加考试的都是尖子生。”昨日,湖北大学考点,一位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这场生源战中成“炮灰”。一位专家说,“民国时代学生还可收到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去筛选,现在这些大学好像在‘结盟’搞对抗,‘圈地’抢生源,不管考生的选择。”
  对大多数参与自主招生的考生来说,也纯粹是为了享受降分录取的优惠,而非选择最合适的学校和专业。
  被质疑的不止如此。武汉一所重点高中高三年级主任说,现在自主招生的笔试模式及考题内容、以及判卷权外移等,都体现出强烈的应试痕迹。“最好的教育就是适合自己的教育。”我省高考研究专家张才生说,自主招生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让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机会。但现在家长把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当成孩子考取名校的一个保底的方式,进入了一个误区。而高校“掐尖”加剧了这一倾向。
  真正的自主招生,应该提高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比如突破批次线录取特殊才能者,政策上是允许的,但这个‘绿色通道’变成现实有困难。”省教育考试院研究员胡向东博士表示,各高校自主招生选拔之所以不敢突破高考批次线,实现真正自主,主要是因为“公平”压力。如果弹性大了,也会产生招生腐败等问题。自主招生仍然缺乏相关有效机制。
  张才生认为,自主招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加大指导和管理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其回归到制度设计的初衷上来。

  提醒获自招资格考生不少高考发挥失常
  考完后要及时调整好心态

  昨日,一些高三教师介绍,从近年情况看,获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不少高考发挥不如平常。
  省实验中学副校长汪拥军介绍,由于参加自主招生要准备材料、笔试、面试,前后长达两三个月,许多学生因此分心,耽误了高考复习。不少考生即使获得了名校自主招生加分资格,也没能考上这些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后没有获得资格的学生,信心受损;一些获得资格的学生,备考则可能松懈。”
  老师们提醒,后期还有多所高校将举行自主招生考试,考生应理性分析实力,选择适合的院校报考,有针对性地备战自主招生,不要盲目贪多耽误高考备考。同时,考完后要及时调整好心态。

“北约”“华约”大联考通过率低 八成考生成陪练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