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教科院专家点评初三元月调考
发布日期:2012-01-07 09:40:00 来源:《武汉晚报》

  昨日,我市初三元月调考结束。初三元月调考是我市初三年级学生中考前第一次全市"大练兵",其题型、题量、命题,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中考走向。昨日,市教科院教研室专家对各科试卷进行了点评,本报对此进行整理,希望对广大初三师生的复习备考有所指导和帮助。

  语文:关注中国文化丰富内蕴

  遵循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而拟制。保持稳定,稳中求变。

  强调学生日常学习内容

  这套试卷是九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卷,因此特别强调对日常所学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迁移运用能力的考查。课本上的词语积累、语段理解、诗词诵读、文言名篇都出现在考试素材中,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查也以教材的要求为依据。这一切明示:日常学习应该落实好教材的学习和研究,智慧地运用教材进行能力的培养。

  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这套试卷在选材上比较关注文化内涵丰厚的素材。现代文阅读选择《成语里的歌声》,关注成语中和歌唱有关的成语,了解其丰厚的文化内涵。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如何恰当运用是个很重要的问题,题目的设计中也体现着对恰当运用成语的能力的考查。

  作文《我心中最重的那个字》引领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人生的引领作用。

  倡导在生活中智慧地学习

  这套试卷将语文学习的内容拓宽,非常注重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考查以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为背景,考查了设计调查问题、分析材料得出结论、恰当地与人交流的能力。

  数学:考查最基础最核心内容

  元月调考是阶段性考试,主要考查九年级上学期所学的五章内容,辐射到初一、初二的相关内容。

  立足课标教材

  注重考查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数学观念、思想方法、基本知识和常用技能。在考查“四基”时,注意结合现实背景,体现对数学本质理解的考查。试题立足教材,很多题目源于教材,甚至不回避教材中的原题,对教学有很好的教学导向作用.切实减轻师生负担。

  能力立意

  试题着眼于对学生数学素养和文化潜能的考查,注重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如第11题,第20、24、25题,考查学生观察、分析、类比、推断、抽象的能力。取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问题情境学生都比较熟悉,背景知识对广大考生而言相对公平。

  关注社会生活

  第9、18、22题,这些题目涉及“2011李娜和朋友们国际网球精英赛”“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及蔬菜温室等。这些取材都源于社会实际,贴近生活,这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社会,实现生活数学化, 数学生活化。

  英语:发出中考调整信号

  2012年元月调考英语试题体现了常规的期末考试的特点:注重基础,突出语篇,强调应用。

  强调学习内容的综合运用

  试卷从听、读、写几个方面覆盖了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同时又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如单项选择题所考查的知识点都放在了具体的语境中,要求学生能在情景中解决问题。完形填空题的材料来自国外教材,语言地道上口,设题巧妙。阅读理解的B篇采用了多年未考的书信应用文体裁。

  听力难度增加

  元月调考的最大亮点就是对2012年中考试题的调整变化发出了信号,第II卷的第五大题过去选材都来自课文内容,这次采用了五个单句的形式。书面表达题的话题贴近生活,学生容易上手,且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纵观全卷,听力略增加了难度,阅读部分是全卷的重中之重。建议学生在下学期加大对听力和阅读能力的训练,要保证达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听力训练量和阅读训练量。

  物理: 注重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试卷的内容不以知识记忆为主,努力创设真实有意义的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生产、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如估测算闪电发生的位置到观测者的距离,判断生活中常用的筷子、碗夹、羊角锤等工具中哪些属于省力杠杆,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中涉及到哪些有关摩擦力,武汉大学的负压实验室,正在作业的洒水车,跳台滑雪运动,自由降落救生艇,电工师傅们怎样竖起电线杆等。

  立意于能力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从过程与方法入手,立意于能力,侧重考查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内化,真正体现探究的本质。

  如估测算闪电发生的位置到观测者的距离,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探究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等。

  化学:关注身边的化学

  本次测试涉及实验技能及科学探究的试题有5、6、31、33、34题,24分,约占全卷的40%,较2011年元月调考题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考查的内容涉及实验目的判断、实验操作、装置的作用、推测实验现象并说明理由、解释实验现象等。

  重视基础,体现阶段性

  试题的设计遵循低起点、缓坡度的原则,没有人为设置繁、难、偏题。本次调考以9年级上学期教学内容为主线,把相关的重要、核心知识形成网络连接在一起,同时兼顾知识的覆盖率。

  突出本学科主干知识

  重点考查了初中核心知识、概念,如分子、化学用语、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及探究能力等内容。在对知识点的选取上更加体现基础性和发展性,考查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核心概念、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从题量、难度等方面突出了对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力度,同时也体现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试题选取材料鲜活

  如2、7、31题,涉及虾青素、神舟七号、燃烧等情境,问题直接指向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这些题目有易有难,分布在不同的难度层次中,给学生“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的印象,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生活。

  思想品德:突出情感价值观评价导向

  试题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正确评价导向,充分展示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特点。

  依托基础、考查能力

  本次考查内容涉及到国家的根本任务、人口问题、改革开放、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调整收入分配、依法治国、党的基本路线、民族精神、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共同富裕、承担责任等学科的主干知识,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以具体现实生活现象和事实作为情境,提出新问题,探究新问题。学生答题的过程就是结合具体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理解生活、认识社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试题开放性进一步增强,允许和提倡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和解答,全方位考查学生能力。

  如33题“透视流行语,解读社会发展变化”,要求学生从“201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中任选其中二个流行语,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解读。

  透视焦点,升华情感

  本次调考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评价导向,注重考查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趋向,给予学生思想认识、责任意识和行为实践的正确导向,学生解读材料思考答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十二五"开局、食品安全、交会对接、日本大地震、乔布斯、德班气候大会、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等社会热点材料,朴实厚重而又倍感亲切,体现了试题的价值立意和教育功能,突出了学科价值。

  历史与社会:社会热点收入试题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

  追求综合性

  试卷中,追求综合性、社会性、人文性与开放性,办法有:以现实热点(第18题、第21题、第27题、第28题)或社会生活(第23题、第30题)为情境,把对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的思考或社会生活现象的理解引向历史分析的层面,体现综合性与社会性。

  让学生对20世纪中期以来中外重大历史问题(第31题、第32题)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体现人文性与开放性。

  复习建议

  用好教材教活书,对教材的处理一要中外串联,二要脉络清晰,三要合理延伸。

  综合是形式,主干是根基。循着工业文明的进程,按照工业文明的来临、工业文明席卷全球、工业文明的曲折发展与工业文明方兴未艾等几个阶段,讲清对工业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梳理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道路选择与突出成就,是最值得提倡。在此基础上,以社会生活为情境,加深对主干知识的理解,体会现实是历史的延伸。

  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的单元复习一要精、二要实、三要清,要特别重视单元知识结构的构建与中外历史的有机联系。

  根据调考要求进行的单元训练一要明方向、二要严选题、三要精讲评,要特别关注结构知识过关与答题思路训练。

教科院专家点评初三元月调考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