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不是取消了补课费,为何学校还在收?”武汉一学生家长在网上“晒”儿子的交费,其中“补课费”引来网友热议。那么,在补课费“名亡实存”的背后,存在怎样的矛盾?业内人士称:一方面,学校要面对各方的成绩压力,面对家长、学生的补课需求;另一方面,如禁收补课费导致教师无偿授课,这种矛盾让学校也很无奈。
家长:补课费每月百余元
日前,在武汉手拉手家长网,网友“一米阳光”发帖称,读高一的儿子要求交补课费100元/月,周六补一天。在孩子带回的学校收费通知上,只列明补多少节课,至于费用、收据,“老师只在课堂上口头通知”,“高中隔几天就交一次费,真的感觉压力大。”随后,网友“荷塘月色”也跟帖证实,“我们每月补课交费120元。”
按规定,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补课费。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米阳光”所说的情况在武汉非常普遍,高中补课收费基本“名亡实存”。由于取消了补课费,更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有的学校收得多,有的收得少。“有的每月收100元,有的收140元,有的收150元。以前明码标价,还有个标准,现在禁收了,反倒没了标准。”家长对此很不满。
校长:补课不禁,收费难免
补课费缘何屡禁不止?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武汉一所重点高中的李校长。他表示,只禁止收取补课费,但不禁止补课,“实际上这项政策很难执行”。他认为,由于取消补课短时间内不现实,在相关部门未给学校相应开支、尤其未能向老师提供额外的劳动补偿时,“不少学校只能向学生收取补课费”。“补课也是尴尬的问题,”该校长说,首先,它是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的愿望。据他透露,有些支持补课的家长觉得老师的付出应该尊重,常常由家长委员会牵头来收取补课费用;其次,高考是全省高中之间竞争,各地教育部门均对升学率寄予极大期望,重点中学高一、高二要想不补,“有关部门和家长首先就不允许”;而且,“武汉不补外地补,这样,武汉学生高考时难免会吃亏”。
建言:补课费由财政补齐?
“如果只禁止收取补课费,不禁止补课,那么,补课费应由财政负担。”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一方面,绝大多数家长希望回到学校由老师来辅导,有关部门希望高考升学率不下滑,也希望补课;但是,物价部门又规定不能收取补课费,连学生补课期间的水电费都不能收,这样学校就比较尴尬。“收取的补习课费主要用于两方面,一是对高三教师进行补贴,二是水电费等开支。现在禁收了,这些钱从哪来?”一所高中校长透露,以前,武汉有的区以“政府专项津贴”方式,由政府统一解决“补课费”,学生可免交补课费。但后来,由于高中学校多,财政负担有些重,“区里最终取消的补贴,这个缺口只能由学校自己负责”。
老师:干家教比补课划算
对此,武汉市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表示,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补课费、晚自习费、电教(多媒体)费、小班费、试卷费、考试费、补考费等费用,这是一条“硬杠杠”,各学校必须遵守。家长如果遇到收费情况,可向教育部门监察室投诉此类违规现象。
对补课问题,付出劳动的补课老师是什么态度?在接受采访时,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中老师抱怨道,补课是学校统一要求,占用了大量休息时间,很难说是出于自愿。而另一名老师则称,外面有人请他补课,1小时100元,一个人教四五个学生,每人每节课只收100元,也能轻轻松松挣到四五百元,所以,“如果光从收入的角度讲,家教实际上比补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