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苦于自身能力不够,新生代农民工父母盼“充电”
发布日期:2011-10-06 08:18: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从学校出门左转,沿着窄窄的巷子拐几道弯,来到汉口城中村的一栋旧平房,这是小学生潘启胜的家。宁静的小屋,昨天因为校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来访,平添了许多热闹。读四年级的潘启胜没想到,妈妈也想跟自己一块去上学。 

  潘启胜是武汉市13万多名“流动花朵”中的一人。昨天,他就读的新建小学正开展“一日家访”活动。校长邓吉丝说,全校500多个孩子超过九成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父母多半是新生代农民工。

  听说老师要来,潘启胜的妈妈一早就把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夫妻俩都来自阳新农村,两人勤扒苦做,每月花两百元租来了这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房,一家人就在此住了六年。父母们的辛劳让潘启胜早早学会了自立,才9岁的他已学会了煮饭并帮妈妈分担家务。“你最近进步最大的是什么?”班主任李玉英问潘启胜。他不好意思地说:“我做作业的速度明显提高了。”原来,潘启胜做作业慢的毛病曾让一家人操心。爸爸脾气急,舍不得训斥他,有时还冲妈妈撒气。“我们没读过什么书,想辅导他也没有能力。”潘龙礼说,幸好老师及时指导,孩子进步很大。

  李凤毛则是初中没读完就出来打工了,目前在一家超市当促销员。前段时间,单位想提拔她,但因她不懂电脑,失去了资格,她经常以此教育孩子要珍惜学习机会。

  新建小学校长邓吉丝介绍,这些新生代农民工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苦于自身能力不够,对孩子学习的监督缺乏方法。为此,学校准备成立家长学堂,让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到校学习电脑和家庭教育等知识。听到这里,李凤毛喜出望外:“那我第一个报名!”

  妈妈的愿望是上学,而潘启胜的梦想是当一名玩具设计师。“我想设计一个冬天能发热,夏天出冷气的玩具。”他的一番话逗乐了在场的所有人。

苦于自身能力不够,新生代农民工父母盼“充电”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