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设置多重门槛限制转专业
发布日期:2011-09-16 08:05:00 来源:楚天都市报
“每年我都会接到十多份转专业申请,但转成功的只是极少数。”武汉一高校辅导员杨老师表示,目前高校虽然都允许大学生转专业,但同时又设置重重门槛,并不是想转就能转。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杨老师坦承大学生转专业“确实不易”。他说,学生往往只知道高校可以转专业,但并不了解转专业细则。以自己所在大学为例,转专业的细则每年都有变动,但学校往往不会主动宣传,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转专业的难度。
与此同时,转专业的名额也十分有限,特别是一些热门专业,几乎每年都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以华师大文学院大三学生刘同学为例,她大一时曾想转到英语专业,但当时名额只有6人,而报考者却有200多人,最终只好放弃。
除上述门槛外,部分高校对转专业还有成绩方面的要求,常见的规定就是无挂科、并在本专业成绩排名靠前,有的还要进行相关专业考试。武大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熊同学大一想换成金融专业,但止步在专业面试上,他说,当时即使通过了面试,还要参加校方组织的转专业考试,结果也是“九死一生”。
高校既然允许转专业,为何又要设置多重门槛呢?华师教务处副处长刘建清解释说,虽然大学生有转专业的权利,但由于热门专业软硬件条件、承载能力等均有限,不能谁想进来就进来。
湖北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张继涛也表示,部分大学新生对某些热门专业有认识误区,转专业的想法有时很盲目,通过设置门槛能够筛选出适合该专业的学生。另外,如果转专业不设任何门槛,除了会给学生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外,还会造成专业“冷热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