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类型高校中,生源质量的不同,是否会对毕业生的就业结果产生影响?高考分数是衡量高校生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否高考分数高的学生,其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结果就要比高考分数低的学生好?本研究利用麦可思对201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数据,分析不同高考分数群体的毕业生的就业指标是否存在差异。
本研究分别将“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学生按高考分数的高低分为三个不同的群体:在同类院校中,高考分数最高的20%为一个群体,高考分数最低的20%为一个群体,其他处于中间分数的为一个群体。本研究对不同类型院校中这三个群体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月收入、专业对口率、半年内离职率分别进行对比,分析高考分数的不同是否会对就业结果产生影响。
本研究所用数据样本数约22.7万份,共覆盖2093所高校、分部、分院,其中“211”院校为116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968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009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
研究发现,无论是在“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中,高考分数高的2010届毕业生群体的半年后就业率、月收入、专业对口率和半年内离职率均优于高考分数低的毕业生群体。在“211”院校,高考分数高的群体在就业上的优势更多体现在半年后月收入这样的就业质量指标上,而在就业率上的差异不大。这可能意味着,“211”院校的毕业生中就业竞争主要体现在就业质量上。在高职高专院校,高考分数高的群体在就业上的优势则更多体现在半年后就业率这样的就业数量指标上,就业竞争主要体现在能否就业上。
可见,生源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到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结果。随着全国新增人口数的下降,今后高校生源会不断的下降,高校之间的生源争夺将不可避免,生源竞争不仅仅是数量,更是质量的竞争。北京等城市的一流高中有越来越多的优秀高中生选择出国,可见顶尖中国大学的生源质量竞争是国际性,世界是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