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好,欢迎您关注中国教育台和新华网联合制作的2010年“两会”进行时访谈节目,您可以我台的卫星一号和新华网网络视频在线收看。昨天上午举世瞩目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温家宝代表国务院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对2010年的教育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那我们知道,就在“两会”举办前不久,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刚刚公布,正在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10年教育规划的五点要求,对于未来十年的教育规划意味着什么,今天我们就以此为主题来谈谈未来十年我国的教育大业。认识一下我们请到的两位嘉宾,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全国人大代表、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胡树祥。欢迎两位的光临,昨天上午你们都在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了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想有一点呢,你们和我们大家肯定一样印象深刻,就是在说到教育部分最后一些内容的时候,温总理特别谈到说不普及教育我们国家不可能强盛,这个道理呢我们要永远铭记,温总理说的特别动情,而且现场的掌声特别的热烈。我觉得很有意思啊,总理所说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永远铭记。这句话特别感性,以外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呢似乎是不太多见的,我不知道两位对此是什么样的看法,如何来看待?
顾海良:这样的语言充分感情,充满激情,也就在这次“两会”中出现了,这个提法说明我们总理多年对教育非常重视,这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总理从这个新的高度来理解、来推动教育发展,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作了新部署。他谈教育部分的开头就对教育的优先发展的问题做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阐述。总理一开始特到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加上一句话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这个提法是这次总理一个新的概括,同时也提出了强国必须强教,只有一流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国家。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的高度对我们的教育战略做了新的阐述,这个也是新的特点。
主持人:胡代表,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最后部分说的特别的感性,您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
胡树祥:我的感受和顾代表的感受是一样的,我还可以提供一个具体的资料来说明这一点。我查阅了一下,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本届政府刚刚就任时候的政府工作报告,谈到了2008年一共有九项工作任务,而关于教育的问题,更是在第六项关于社会建设,着力保障民生中才谈到,到了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仍然把它放在第六项,去年一共是谈了七项任务,而是在第六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当中谈到的教育优先发展相关的问题。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共是八大任务,在第四项就谈到了教育工作,而且标题就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从把它在民生当中的一个部分来谈和把它当做国家战略来谈,这本身就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地位的重视,真正的把它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所以我完全同意顾代表的看法。
主持人:今年总理所说的关于教育的五项任务,第一推进教育改革,在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谈到把改革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政府工作报告说回来提到了很多的具体内容,包括办学、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等,如何理解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的这些改革呢?
顾海良:他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就是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此作为部署工作的出发点,正因为这样把规划纲要中的20字工作方针中关于改革和创新的问题,作为整个2010年教育工作的领头重要思想,不仅是一个工作的部署,也是需要我们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和创新的过程。只有在思想观念上创新,只有在改革中间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我们后面的各项措施才可以得以实施。
主持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这几项改革,比如说人才培养,办学体制,教育方法等,在规划纲要中也有所涉及。我们怎么看待2010年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具体安排,未来十年我们也有这样的具体安排,关于具体的时间怎么考量呢?
顾海良:具体安排包括体制改革人才培养等等,是这2010年到2020年规划纲要十年要做的事情,但是2010年是规划纲要的起步之年,它有一些奠基性的工作需要做。所以改革从何入手,改革从何时作为起点是抓得比较准,比如说教育体制的问题,教育改革中一些机制的问题,人才培养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十年改革的长期任务,但是今年能找到改革的切入点,找到改革的奠基性的工作非常重要。这里面主要讲了体制机制重大的内容,也是规划纲要中重要的工作,在2010年可以做的,而且是能够做的,对今后工作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的内容。
主持人:开局之年我们要抓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就要做起来了。胡代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第二点是教育公平,而且重点在于中西部地区的平衡,纲要当中提出教育公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怎么理解10年教育公平是侧重于中西部的教育倾斜,那么未来十年教育公平又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如何理解呢?
胡树祥: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是温总理报告当中强调的很重要的一点,同时也是我们纲要当中强调的很重要的一点。关于教育公平的问题,其实它背后涉及的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因此如何缩小东中西部的差距,缩小城乡的差距,是我们教育公平实施的很重要的问题。教育公平的实心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因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教育公平是不断增添新的内容的,比如说教育资源的配制是要靠我们的经济建设,靠我们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来创造更多的资源。总理在这次报告当中曾经谈到了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的问题,其实在教育公平方面也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把蛋糕做大不是一蹴而就,应该通过我们各方面的努力不断提高更多的教育资源来投降教育。我们从现在起步,一定要看到它是一个长期的、严峻的过程,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的努力。
主持人:您说到要把蛋糕做大,纲要当中提出了五个工程,包括教育工作的工程、民族教育发展工程等等,用这些工程来推动教育公平,我们今年提到了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中西部的倾斜是不是也是这五个工程的奠基之作呢?
胡树祥:把这几个工程落实了,这些高校的发展当然就缩小了这个差距,在这个基础上,您刚才说的奠基之作这些前提都是可以理解的。
主持人: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第三个提出的就是职业教育,无论是在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在纲要当中都有体现。纲要当中写到了为未来十年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很多措施,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说法很简单,只提到了一句话:就是为了就业。为什么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会比较大呢?
顾海良:因为加强职业教育是我们今后十年教育发展的重要的工作方面,因为职业教育更能够培养一些技术人才,正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短缺的,目前职业教育发展还受到人们观念上的影响,体制和机制的影响,这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一直强调职业教育问题,温总理这次讲到要继续加强职业教育,这个和纲要里提法是一样的。但是职业教育是要继续发展的,但是从何入手呢?总理这次讲了一个就是以就业为目标,这个点出来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也就是为当前职业教育继续加强,继续发展提供一个方向性的,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不仅能够就业,而且还要有创业的能力,这个就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它和就业为目标两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在就业过程中更好的提高创业的能力,或者通过创业来进一步拓展就业的能力和方向,我认为两者是统一的。既提出了当前继续加强职业教育的一个目标,同时又提出了实现这个目标的三个主要的工作,这个工作也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才能达到的。
主持人:我理解的就是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虽然关于职业琢磨不多,但是无疑抓住了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
主持人:我们再来往下看,关于10年教育第四个方面,就是两位都非常熟悉的高等教育的范畴,因为两位都来自于高校。我们注意到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纲要,可以说对高等教育的描述是非常吻合的,比如说内容也比较详细建设一流大学,促进办学特色等等。那么胡代表怎么理解这些表述的呢?
胡树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再次强调了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大学的问题,我认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因为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需要自主创新,我们不仅要解决老百姓民生问题,还要攀登世界的科技高峰,因此需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成果,只有一流的大学才能培养出来,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当中始终是二条腿走路,始终坚持了要把建设成为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因此,我们中国的大学应该认清楚自己的责任,努力按照这个目标来建设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
中国的大学很多,各种不同类型的有两千多所,因此各个学校有自己的定位问题,我们不能一刀切、一窝风,各个大学怎么找准自己的定位也应该看清楚。从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看到,各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定位问题,都有自己的特色问题,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和区域当中培养好社会需要的一流人才,其实都可以形成自己的优势,都可以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因此都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我们从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我们各种不同类型的大学有要照准自己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