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张德祥:高校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项根本任务
发布日期:2010-03-07 10:10:0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思想和重大举措,对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规划纲要》强调了提高质量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工作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规划纲要》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准确把握办学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此《规划纲要》明确了以下4个要点:

   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就是要把学校最优质的资源投入到人才培养中,把教学改革作为学校诸项改革的重点,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舆论导向教学的氛围。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涉及很多方面,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第一位的。高等学校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规划纲要》指出,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坚持全面发展。强调了素质教育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同时,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对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等学校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强调了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能否培养出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等学校责任重大。高等学校必须认清使命、不辱使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规划纲要》提出了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们开创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新局面所面临的首要任务。《规划纲要》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明确目标,提出了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更加强调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先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树立人才培养的“五个观念”,即: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

  更加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高等学校应该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引,以体系合理、内容先进为引导,合理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优势潜能。积极推进以探究问题、启迪思维、师生互动为基本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主动实践,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推进课内与课外的密切结合,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更加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促进教学与科研互动。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是高等学校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应该切实推进教学与科研的密切结合,及时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根据学科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分层次、多模块并与科研相结合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验课程体系,鼓励教师把有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实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建立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的制度,广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科技竞赛等活动。

  更加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制度,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高校教师工作在教书育人的一线,教师的素质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引导教师踏踏实实教学和科研,努力形成促进优秀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更加强调加强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等学校应该优化专业结构,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更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整合实验教学资源,高起点、高水平建设高校共享、仪器设备先进、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中心或实验室,建立合作办学机制,吸引企业联合办学,建设实习基地、训练中心等。重视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与落实,以信息反馈为先导,以控制、约束为手段,以激励政策为导向,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规划纲要》还提出了一系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计划和改革试点,如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继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等。通过整合高水平的教师、高水平的学科、高水平的科研、高水平的管理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面向学生实施高水平的教育与教学,培养一批能够担负起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开拓者和领导者重任的拔尖人才,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我们相信,从现在起到2020年,只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牢地摆在高等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我国高等教育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张德祥:高校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项根本任务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