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大、清华的学子,回到母校华师一附中,以设展台、开班会的形式向学弟学妹们传经送宝 (华师一提供)
近日,20余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大一学子,回到母校华师一附中,以开设展台、举办讲座等形式,把自己的备考经验传授给学弟学妹们。
活动组织者、清华大学2009级学生廖思宇和刘宇翔告诉记者,让大学生回到中学母校,用经验、新知识去引导学弟学妹,是北大、清华的实践活动,目前已坚持8个年头了。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有大量的返回家乡的学子,以这种方式进行实践活动。这一优良传统,也让浙江大学、武汉大学效仿,越来越多的大学新生热衷于回母校“反哺”。
备考:别放任自己的不足
在高考学习交流环节,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09级的李响,回首了他在2009年的心路历程。李响说,迎接高考最好的心态就是“保持适度的紧张”。在复习中,应保持平和的心态,“细节决定成败”这话用在高考中非常恰当。如果放任自己的不足,如对知识的空白处心存侥幸,平时训练时就马虎、粗心大意,这里错一点,那里丢1分,高考想取得高分是不可能的。总之,备战高考要的就是踏实。
李响还介绍了他的高考答题经验。语文要多积累作文素材,平时训练时要找到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题的答题规律;数学则要做到概念明晰,做好前110分的基础题;英语没有别的技巧,就要是多练,尤其是听力、完形填空、阅读;理综、文综的审题、解题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而要往学过的知识上靠。
心态:分阶段自我调整
清华大学的男生胡颖川,面对众多学弟学妹,讲述了自己在高三的“心路历程”。他表示,3月份可以说是高三同学心理的低谷,这个时候往往都会出现疲劳、厌倦的情绪;不少同学在这个时期会遇到学习上的“瓶颈”,难以突破,于是焦虑、不安、烦躁的情绪会充斥班级,“这时拼的就已经不是你的‘业务水准’了,而是你的心理素质。谁能顶过这一阵,就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了。 ”
4月至5月份可谓是黎明前的黑暗,胡颖川说,有的学生会迷失方向,一头扎入题海,“这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你要做的是总结、摸清各类题的答题规律,然后再抓紧时间去调整。4月份的调考一定要认真对待,因为它是填报志愿时最重要的参考之一,所以尽量考出你的真实水平。”
5月底6月初,高中生涯临近尾声,不少同学会忙着留念。“其实等到高考结束后再留念不迟,不要让这种离别的情绪影响了复习。”胡颖川说,离校回家复习的每天要合理安排时间,而且最好根据高考考试顺序每天安排主攻一门课,将问题集中请老师答疑。另外不要熬夜,这时再熬夜可谓弊大于利,因为必须调整好生物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