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是武汉市中小学放寒假第一天。忙碌了一学期的学生们怎么撒野?近日,抽查七个中心城区32所学校的45名孩子发现:新生过起了自主支配的“逍遥假”,28名老生则开始了紧张的“第三学期”生活——赶场培优。
积玉桥学校初一(2)班的丁青前天下午在家看起平时没空看的名著。她说,寒假没安排培优,完成作业外,还会看些课外书,预习新课。“睡到下午1点才起来,到武昌和表哥玩。”常青一校五年级的胡涤非过得很开心,因为爸妈不会让他培优。
不过,并非所有孩子都玩得这么嗨。“我都上了几天培优班了。”家住万科四季花城丁香苑的李同学是红领巾小学五年级学生,从期末考试结束第二天起,就到作文培优班上课,计划上到除夕前一天。
华师一附中初二学生熠熠报了数物英培优班。他说,从三年级起,假期一直在培优,少则2科、多则4科,除去早晚自习,培优课表与平时课表没区别。“假期最想睡到自然醒”,但三科培优的地方离得都不近,坐公汽得40分钟,“挺累的”。
调查显示,寒假首日,仅四成学生相对逍遥,且多是小学一年级或初一新生,一般每天花两小时写作业,其余时间走亲戚、上网等。但孙女士给在北湖小学读一年级的儿子报了两个特色班:围棋、跆拳道,“是孩子自己要学的,第一个寒假还是轻松、快乐点好”。
进行培优的六成学生多是中间年级的,特别是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二,“再有一学期就初三了,学校不补课,很多同学报了培优班,自己不学点感觉不踏实,这时不能掉链子。”积玉桥学校初二(3)班万芳的话代表了大多培优学生的紧张心态。
在光谷一家高新科技公司工作的唐先生也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送到语文阅读培优班报到,他认为,寒假没培优不利于孩子成长,现在父母都是双职工,放假了,孩子要么一人在家,要么长期与老人在一起,老人娇宠会影响孩子学习的连贯性,适当报一两个培优班,比较可行。这代表一部分双职工家长的心声。
二桥中学校长张金报说,估计寒假确有五六成学生在培优,这种情况在名校更突出。他建议有针对性地报培优班,不要刻意拔高,否则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打击孩子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