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湖北省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
发布日期:2009-11-13 23:33:51 来源:省教育厅

  11月6—7日,教育部在河北省邯郸市召开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受陈安丽厅长委托,黄俭副厅长以“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着力构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为题,作大会发言介绍我省的做法和经验。

  我省实施“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突出县级因地制宜,坚持整体推进;突出教育改革创新,促进资源共享;突出规划统筹功能,增强综合效益。实际工作中,从创新制度安排入手,探索建立三项机制。会上主要介绍了我省以下四个方面的做法:

  一、谋划总体布局,坚持整体推进,创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安排。我省“行动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机制”、“三化目标”、“四项工程”,从总体布局上创新了县域义务教育发展的制度安排。根据县域经济实力、教育基础等因素,将全省103个县市区分为三类,实行“三步走”,分批进行改革。同时,我厅拟定了相关配套文件,印发了《关于开展“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评选活动的通知》,设立“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每年评选一次,设一、二、三等奖。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增强了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科学性。

  二、加强省级统筹,落实以县为主,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联动机制。省教育厅确定了省级试点单位。经17个市(州)政府推荐,确定了19个县市区作为省级试点单位,省教育厅直接指导推动。19个试点单位的方案,经县级政府研究后,由省教育厅组织行政和专家组共同研究提出审核意见。实行蹲点包县的办法。对19个试点单位,省教育厅厅级领导分头联系,机关处室蹲点包县,专家组分工指导。为了激励各地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教育厅制发了《关于加强全省基础教育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建立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联动机制,促进了各地争先创优、比学赶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突出内涵发展,优化师资配置,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补充交流机制。实施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三项工程:从2004年开始,我省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采取政策引导、经济激励等措施,每年选拔一批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学校任教,六年来共选派了12440名资教生。从2005年开始,我省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每年组织2万名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校长到武汉高校免费集中培训;从2006年起,我省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同时,通过保障和改善教师待遇促进交流。我省从2007年开始安排2000万元,2008年以后每年安排2500万元,采用两种模式建设教师周转房:一种是由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减免规费,在乡镇所在地或学校附近集中新建40-60平方米的教师周转房;另一种是在原闲置校舍的基础上改造成小户型的教师周转房。安居房工程,是通过在县城或建制镇附近无偿划拨土地,政府、学校、教师三方筹资建设教师住房。教师待遇的不断改善,促进了教师交流。

  四、改革治理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城乡学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二是以学校治理结构的改革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在农村地区探索实行“一校制”办学模式,在城市实行学校合并、合作办学的改革,同时加强对办学行为的规范和整治。三是以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多种模式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添了活力。
 

 

湖北省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
字体: A+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