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留下“斜颈”的残疾,家境贫困导致求学路时断时续——面对困难,她坦言“没有什么”;创办“爱心超市”,热心支教,扶弱济困——面对赞誉,她表示“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手将爱心传递下去”。
她叫侯海燕,今年24岁,是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目前在浙江义乌做销售工作。
6个月前,她被教育部授予“全国自强奉献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11日,母校推荐她为“2009年湖北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
人如其名在困厄中自强
1985年,侯海燕出生在湖北长阳大堰乡清水堰村。因母亲难产,她的脖子出生起就歪着。天性坚强的她并未因此发愁,“乡亲们都很纯朴,不会嘲笑我。”
上学后,贫寒的家境让她开始体会生活的艰辛。她回忆,因为差学费,自己常会在放学后被学校留下来。一般要等到家里卖了猪、或者父亲在外打工领了工钱,她才能安稳地上学。后来,香港一家慈善基金会的资助,延续了她的求学之路。
侯海燕说,生活的磨砺、爱心人的帮助,让她学会了感恩和珍惜,积极地面对生活。大学四年,她成绩优异,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
大学毕业时,学校本来在宜昌帮她安排了一个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她却选择了挑战:“我想到外面来闯荡一下,销售工作很能锻炼人的能力。”11日下午,记者电话采访侯海燕时,她清脆的声音里流露着友善和愉悦。记者问她,“去了一个新的环境,外貌对你有影响吗?”她乐呵呵地笑道,“我觉得没什么!”
正如同学们评价她的:她就像海燕一样勇敢,对任何困难、挑战都无所畏惧!
爱如阳光在成长中回报
“我对来自社会的关爱一直心存感激,决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将爱心传递下去。”在大学里,侯海燕用平凡的行动,展示了信念的深度与魅力。
2006年4月,“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歌手丛飞在深圳病逝。在学长们的带动下,侯海燕发起成立“丛飞爱心社”,每到周末和假期,就前往宜昌市夷陵区姜家湾小学义务支教。那里留守孩子多,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出去打工挣钱,侯海燕多次与家长沟通,动员他们让孩子多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某次聊天时,一位高年级的学生说,就要毕业了,有许多衣服和书籍都将扔掉,十分可惜。侯海燕感到这是一笔不小的浪费,2006年6月,她创办“爱心超市”,动员同学们将准备扔掉的衣服和书籍等募捐给“爱心超市”,然后由“爱心超市”捐给本校贫困学生和校外困难群众。此举得到大学生们的积极响应,100多人加入爱心社志愿者行列。每逢周六和周日,“爱心超市”对外全天开放,从不间断,侯海燕就和青年志愿者们一起在这里收发衣物。
2007年暑期,侯海燕与2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一起,自费来到千里之外的“麻风村”——湖南省泸溪县沙渡溪村。一进“麻风村”,侯海燕就看到震惊的一幕。一位老伯双眼凹陷,脸庞血色,嘴里不停地说他自己是牛鬼蛇神,坚决不让志愿者们进他家。侯海燕没有气馁,她经常故意闯进老伯家,和他打招呼。有时送饭给他,帮他买点小东西。一天天过去,老伯变了。他会主动讲他的经历,讲邻村发生的事情,有时还和大家开玩笑。海燕临走时,他拉着她的手,迟迟舍不得放开。“侯海燕用一名青年志愿者的坚持、执着展现了新时期大学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用一颗善良而坚强的心,诠释了当代优秀青年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三峡大学党委书记刘德福说,“海燕”精神感染了许多学生,“爱心超市”、“丛飞爱心社”已经成为该校最受欢迎的学
生社团,每年都有数百名新生申请加入。毕业生爱心捐赠、爱心支教等活动也已成为该校学生活动的特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