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近日又传喜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387个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中,该校民族药学实验室榜上有名,由此成为我国首批高水平的民族医药科研实验技术平台。
该校药学院自成立以来,以民族医药研究为基础,以中南地区的壮、土家、傣、苗、瑶、畲族等民族医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努力实践建设民族特色鲜明的一流的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和一流的民族医药研发基地的目标,在科研、教学、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他们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研究开发了我国第一批庄药制剂,参加国家民族医药"十二五"战略研究报告的起草,接受了Universiti Malaysia PAHANG大学 Mashitah Myusoff教授的科研进修等工作,得到国家、湖北省相关主管部门以及民族医药同行的充分肯定。
民族医药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的结晶和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然而,当前我国许多民族医药面临消亡的危险。
在对畲族主要聚居地、我国唯一一个畲族自治县--浙南丽水市所属景宁畲族自治县进行多次调研的基础上,民大师生发现,由于畲族医药为民间流传,不像藏、蒙、维吾尔等民族医药既有语言又有文字记载,对畲族医药研究的难度更大;现有畲医大多年事已高,部分名畲医已去世。而年轻畲民学习畲医甚少,畲医事业严重后继乏人;畲医难以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国家对药品、医院制剂的审批已严格控制,发展畲医畲药的困难较大等,畲族医药的研究工作仍存在一定困难。保护畲族医药(被列入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研究的三大特色之一,学校近年来对其做了许多挖掘、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除"畲族医药"外,自2007年以来,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还确立了"右江流域民族医药研究"的学术方向,开展了"右江流域民族医药理论体系的构建,民族民间诊疗技法的挖掘、整理及开发,民族民间中草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三大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充分利用右江流域地区丰富的民族药资源,充分发掘本地民族医药科研内涵和科研价值,使学校的民族医药工作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和提高,逐步建立起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族医药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