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湖北省招生办:高考冲刺就是“冲线”
发布日期:2008-05-10 08:56:35 来源:武汉晚报

    问: 什么是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批次线)?划分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考虑了哪些因素?

  省招办: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是根据全省考生高考成绩水平和招生计划,按一定的比例确定的录取新生的各批次、各科类最低成绩标准。各批次、各科类的批次线都不同,科类一般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和体育类,文史类和理工类又分为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批次线是确定考生录取资格、执行招生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院校只能录取所在批次线上的考生,只有高考特征成绩达到或超过批次线的考生(通常称“上线考生”)档案,才有可能投到高校,由高校选择录取。我省第一批至第四批院校志愿在公布高考成绩和批次线以后填报,批次线可更好地指导考生合理填报志愿。

  划分批次线主要考虑了以下一些因素:(1)各批次院校在鄂招生计划数;(2)全体考生高考成绩总体水平和各分数段考生人数情况;(3)按一定的划线系数,确保高校有一定的生源选择余地,批次线上的考生人数要大于院校招生计划数。综合以上因素,经过计算机程序测算出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由省招委批准后执行。

  问:什么是院校调档分数线(简称“校线”或“院校投档线”)?预估院校调档分数线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省招办:院校调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一般为1:1.2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调档分数线。省招办在投档过程中,将填报了该校第一志愿且成绩在批次线上的考生档案,按特征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进行投档,自然形成校线。通常情况下,校线往往高于批次线,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其校线等于批次线。考生的档案能不能投给学校,最关键取决于高考成绩是否达到了校线。

  例如第一批某高校理工类计划10人,第一志愿填报该校且成绩在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有80人,省招办按招生计划数的1.2倍需投档12份(10×1.2),计算机将这80人按特征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排序在第12位考生的特征成绩即为该校本批次理工类的校线。高校审阅,择优录取其中10人,将不予录取的2人档案注明退档理由,退回省招办,参与后续志愿录取。

  正确预估招生院校的校线水平,对提高志愿的有效性,增加录取机会具有根本性作用,是填报志愿的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由于各院校的校线在投档前谁也无法事先知晓,是在投档后形成的,人们选报志愿时,只能根据掌握的有关情况和历年招生资料,作个大致的估计。通常用粗估方法预测校线,主要是通过比较某院校往年在本省的校线、录取线资料和一定的规律,进行类推预测。近几年,有些学校在我省的校线比较平稳,有些学校的校线起伏较大,考生填报志愿时要考虑这些变化。

 
 

湖北省招生办:高考冲刺就是“冲线”
字体: A+ A A-